謀真實數據 還需省長掛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5日 11:33 《財經時報》 | |||||||||
□ 特約記者 張廣明 普通的數字背后,往往玄機重重。 中央電視臺近期的報道說,中國西部的某個鎮不久前進行了耕地普查,結果比過去多出了整整1.6萬畝。當地一位農民的說法是,就他自家而言,一直在用1981年的2.85畝作為上
該鎮的官員解釋說,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過去農民怕上報的耕地面積增加后,農業稅也相應增加。現在取消了農業稅,耕地還有補貼,所以過去是寧少毋多,現在則是寧多毋少。 這樣的邏輯在一定程度上也適合于這次的經濟普查,2.3萬億被低估的GDP在經濟普查中被“發現”,中國的經濟總量也隨之上升了一位,成為世界第六。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此次經濟普查“發現”的GDP,多數來自私營經濟部門。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早在2000年就對私營經濟集中的、浙江省的發展速度提出過質疑,那時他就斷言,浙江省的GDP被遠遠低估了。 經濟學家厲以寧則給出這樣的解釋:國有企業可能有一些夸大的部分,但夸大是有限的,不會超過一成;而民營經濟縮小的部分就不只一成。“事實證明,縮小部分明顯大于夸大部分。” 邏輯其實很簡單,國有企業的夸大,是因為增加值事關政績;民營經濟縮小,則是想要避開繳納稅收。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的一番話頗耐人尋味,他說,作為統計部門,早就知道三產被低估了。但苦于現行的體制和方法,在常規體制中解決不了,所以才決心搞經濟普查。“現在證實了原來的判斷,這是很欣慰的事情”。 大多集中于私營部門 根據此次經濟普查數據,多出的2.3萬億元中的2.13萬億元來自于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所占的比例高達93%。而在這部分中的70%又集中在個體、私營經濟成分占較大比重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房地產業幾個行業中。 李德水的解釋是:歷史遺留所導致的服務業的統計沒有跟上;第三產業領域的量大面廣,財務制度不健全,統計手段落后;個體、私營企業的迅猛發展,加大了統計調查的難度,存在一定的漏報情況;新興服務業大量出現,常規統計難以核算。 “統計行業總體來說是滯后的,一些新興的行業出現之后很難會立刻就有相應的統計指標,這些都會影響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高興波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 “以往GDP的統計70%的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的城調隊、農調隊、企調隊這三支調查隊。在統計方式上,主要采用重點與抽樣相結合。他們的統計比較客觀可信。這次普查數據之所以有相當大誤差,問題可能主要出自依靠地方所得的30%的統計數據上。” 來自經費的難題 “最難調查的是個體戶,態度好點的商戶,隨便說個數字給你;態度不好的,干脆不理你。具體數字準不準,我們也很難說。”一位曾參與經濟普查的調查員說。 2004年8月,李德水就曾指出,從各地了解和試點反映的情況看,全國經濟普查還存在不少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有“五難”:經費落實難、人員選調難、入戶登記難、保證登記質量難、部門協調難。 在過去的統計工作中,統計局——尤其是地(市)、縣(市)統計局——在各項統計經費的籌集過程中,形成了“幾多幾少”的局面:財政狀況好的經費多,財政困難的經費少;政府領導重視的經費多,領導認識不夠的經費少;統計局長活動能力強的經費多,活動能力欠缺的經費少。 而此次經濟普查所需的經費,則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同負擔,并且要求各級政府列入相應的財政預算,需“按時撥付、確保到位”。這也為客觀、真實的統計數據提供了保障。 “充足的經費保證必不可少,還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以往專門由統計局所進行的統計,大部分只是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至于數字是否準確,統計人員并不負責,對其個人也無太大的影響。”高興波如此分析。 還原統計的本職 這次經濟普查數據公布后,并沒有引起各方的質疑。按照李德水的說法,為了確保普查數據質量,在普查的每個環節都實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國家統計局對各地區的核算數據進行了聯審,地區匯總數與國家核算數的GDP總量“比較接近”。 各省的副省長擔任普查小組的組長,似乎是一種保障。同時,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經濟普查條例》,也從法律上保證了普查數據的真實性。按照高興波的說法,普查的方法、指標、范圍、都比較合理,宣傳、組織也比較到位。 最重要的就是此次統計數據的保密性,把統計數據與稅務、工商等分開。不把統計數據作為稅務、工商等有關部門的處罰依據,打消了被普查對象的后顧之憂。許多地方的稅務、工商、質檢等行政部門負責人,都公開向全社會承諾,絕對不泄漏普查對象的機密,也絕對不把普查數據作為處罰依據。 “如果我們的平時統計也能作到這點,那就可以更大程度的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作為統計專家,高興波如此期望。 雖然數字的修正并不能實際提高財富,但正如經濟學家陶冬所言,準確的統計數字,能夠讓人們對經濟形勢有準確的判斷,從而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