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交易背后的企業戰略缺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5日 09:34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陸志明 排名中國電子百強第四的TCL近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將于12月30日完成與法國羅格朗集團的資產轉讓協議,后者將分別出資14.57億元和2.34億元,收購TCL國際電工惠州有限公司和TCL樓宇科技惠州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因為TCL直接和間接擁有以上兩家公司80%的股權,所以將獲得相當于收購金額80%的資金收益。就TCL高溢價出售兩項資產單一事
有關資料顯示:TCL當時創立國際電工時僅花費200萬元,而截至去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已達5.6億元,國內市場份額為12%以上,兩項資產2004年上交集團利潤達數千萬元。從公司成長性和相對財務數據來看,即使在TCL集團內部也是首屈一指的。此次出售兩處優質盈利資產多半是出于無奈。因為根據TCL集團前三季度財務報表,TCL 虧損總額高達11.39 億元,主要虧損來源為集團并購的法國湯姆遜、阿爾卡特資產,為了彌補這一財務黑洞,TCL已于11 月將原本用于研發和兼并收購的9.45億元資金補充流動資金。此次出售資產套現主要是為了優化公司的財務年報。 TCL的財務困境凸現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失誤:過快的擴張拖垮了集團的現金流。國內入股華意,在青島、江西通過大規模并購建立生產基地;國外收購德國施奈德、法國湯姆遜研發部門、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在墨西哥建立彩電生產基地等等。縱觀TCL的并購業務,主要存在以下兩大缺陷,這也是中國企業盲目海外擴張面臨的共同問題。 首先,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僅僅將其生產組裝線搬遷至中國,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優勢降低成本本是一條明路,但是由于國外法律限制,海外并購企業在收購本國企業時必須妥善處理勞工問題,TCL集團保留了海外子公司所有的員工,并承諾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等待遇不變,這實際上是要靠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去養活那些高薪的海外員工。 其次,TCL收購的國外資產質量不高,均存在較大債務問題和經營管理缺陷,短期內必定會造成TCL整個集團財務上的困境。再加上并購過程中,企業急于求成,喪失了談判的主動權,過多讓步導致企業海外擴張的主要目標未能實現。如TCL收購湯姆遜電視的本意是要獲得電視機方面的最新技術,但實際上獲得的僅僅是即將被淘汰的CRT電視機技術,而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平板電視,并且還要另外付費購買多項專利。 中國企業盲目擴大海外并購,追求在短期內規模膨脹背后體現的是浮躁不安、貪功冒進的激進心態與粗放型經濟增長的烙印,而非中國人腳踏實地、謹慎細致的傳統美德與節約型經濟增長的印記。而后者恰好奠定了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企業擴展最應該關注的是擴張的內在效率,而不是簡單的規模膨脹。擴張效率講究的是“成本意識”,并購必須能夠帶來實質的收益,而不是“空中樓閣”。中國企業家們應專注于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扎實的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等具有相當的基礎之后,國際擴張自然能夠水到渠成,于企業的成長也將無憂。 (作者系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2004級金融學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