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GDP增長的能源成本透明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5日 09:22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賀軍 將能源消耗與GDP掛鉤,這是中國重視能源消耗水平與效率的一個重要表現。希望通過這種公示制度來促進企業的節能,并且把握經濟增長的能源消耗水平,增加其透明度。這實際上是要建立“GDP增長的能源成本”這一概念,并且將成本顯性化、透明化。
什么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對這個問題有多種答案。但筆者認為,從生產要素的角度看,最大的障礙將是能源。 對于能源瓶頸的負面影響,中國市場已經深深領教。電荒、煤荒、油荒、運輸緊張……不管是真荒還是假荒,這兩年已把中國的企業和政府部門折騰了個夠。尤為嚴重的是,在全國為緩解能源壓力而忙碌時,各種安全生產事故也不斷出現,并且難以抑制。使中國的煤炭成為“帶血的能源”,使中國的GDP被指責為“帶血的GDP”。 在能源短缺的表象下,是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雙重發展面臨的能源困窘,是產業結構重型化所產生的巨大的能源需求。按照官方統計,2004年,中國的能源彈性系數已攀升到1.6。這意味著,中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需要能源供應增長1.6個百分點。雖然最新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04年少統計了2.3萬億元GDP,這會降低中國的能源彈性系數,但整體而言,中國的能耗水平和能耗總量,都具有頑強增長的剛性。 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問題,與中國的產業結構有直接關系,從大的方面看,這是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長方式所決定的。而決定經濟增長方式的因素之一,就是國內的發展觀念。長期以來,我們的發展觀念是粗放的,根本不顧及能源與環境的約束,不考慮經濟增長的能源成本與環境成本。這種方式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在中國解決能源問題有復雜性和特殊性,很大一部分阻力就來自上面所說的發展觀念問題。不過,巨大的現實壓力之下,中央對能源與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已大幅提高,并逐漸落實到規劃與政策中。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辦和國家統計局近期下發通知,從2006年開始實施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锻ㄖ访鞔_指出,從2006年開始,每年6月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辦、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公布上一年度各地區萬元GDP能耗、萬元GDP能耗降低率等數據。 將能源消耗與GDP掛鉤,這是中國重視能源消耗水平與效率的一個重要表現。希望通過這種公示制度來促進企業的節能,并且把握經濟增長的能源消耗水平,增加其透明度。這實際上是要建立“GDP增長的能源成本”這一概念,并且將成本顯性化、透明化。 富有中國特色的是,發改委還表示,今后“要研究建立GDP能耗指標考核機制,將能源節約目標逐級分解,明確責任,狠抓落實。”這意味著,GDP能耗指標將有可能進入官員們的考核要求中,通過政績考核這根“指揮棒”來引導各地提高經濟發展中的能源利用質量。 不過,GDP的能耗公示制度在操作中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有可能加大部分企業和地方政府在能耗數據上“造假”的動機。據筆者了解,即使現在一些看起來“規范”的大型國企,它們在上報能耗數據時,有不少就在搞“兩本賬”。一本自己掌握,一本用來上報,以防被環保部門通過能耗數據盯上其污染排放情況。 有人會問,能源消耗透明化的政策會不會像過去一些政策一樣流于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有兩大量化指標:一是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中國將節能降耗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尚屬首次。這也可以理解為,如果到2010年,即使GDP實現翻一番,但如果節能20%的目標沒有實現,也相當于沒有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任務。 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中國目前工業化的方式以及產業結構的現狀之下,要完成單位產品節能20%的目標,難度極大。因此,我們有理由對GDP能耗數據公示制度的效果表示擔憂。然而,中國的事就是要一步一步來推,一點一點來改。如果能讓各級政府對GDP的能耗成本加大關注,讓各級官員們在意這個目標的實現,就算是一個成功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