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3日 13:13 《中國企業家》雜志 | |||||||||
策劃統籌/房毅 調查執行/曾蘭 張娜 數據編輯/曾蘭
報道編輯/申音 采訪/尹生周 程苓峰 吳阿侖 王琦 何斌 申音 郭大鵬 王志強 胡海巖 劉濤 杜亮 獨家網絡支持/新浪網 影響力無邊界 世界被抹平了。互聯網、全球化運營、跨國并購、國際資本這些2005年全球商業的關鍵詞正被我們的企業領袖影響著,也影響著我們的企業領袖 文/本刊記者 申音 “親愛的,我發現世界是平的”,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激動地告訴他妻子這句話時,他妻子以為他瘋了。 弗里德曼并沒有瘋,就跟五百年前用行動證明世界是圓的哥倫布一樣,弗里德曼這幾年來跑遍大半個地球,他洞見了世界正在“扁平化”。最后,他的觀察和結論變成了一本《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比爾·蓋茨稱:這是所有決策者和企業員工都必須讀的一本書。《BusinessWeek》驚嘆說,所有的MBA都在讀《世界是平的》。 “扁平”的世界意味著什么?它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在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合作或競爭。科技、經濟和政治革命正在鏟平各種壁壘,抹平了的世界就是公平的競爭環境。 弗里德曼斷言,“新的參賽者在新的舞臺上發展出新的水平合作方法。這將是塑造二十一世紀初全球經濟和政治最重要的力量。” 毫不奇怪,在這本書里,中國是被提到頻率最多的單詞之一。這個當之無愧的全球化最新舞臺,正在不斷誕生著全球化的最新參賽者。 當我們檢視著從2003年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家》推出的三份年度性25位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榜單,對比著我們的企業領袖在兩年前、一年前與今天思考的問題、做出的決策時,我們分明看到了一種全球化的力量在推動企業家領袖們的進化升級、新舊交替。我們更發現互聯網、全球化運營、跨國并購、國際資本這些2005年全球商業的關鍵詞被我們的企業家所影響著,也影響著我們的企業家。 領袖的影響力究竟是什么?是影響別人行動的能力,范圍從一個公司、一個行業、國家經濟甚至到全球經濟。 那么,又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他們的影響力的消漲? 互聯網 柳傳志、張瑞敏、任正非,過去數年來,中國企業界最具影響力的交椅一直被這三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所牢牢把持。但今年,一位剛剛32歲的年輕人突然躋身于他們中間,他的名字叫陳天橋。 這是一個不到1000名員工的中國小公司,它一年的銷售收入不過3000萬美元,純利潤不到150萬美元。可當它的股票于2005年8月5日在美國上市時,它創造了納斯達克5年來最成功的IPO,市值最高時超過44億美元,幾乎是聯想集團的一倍,比三大門戶網站的總和還多,不用我說,你也能猜出這個公司是誰——百度。 整個編輯部都有些吃驚。幾個月前還是我們年度“21星未來企業”代表的百度,其創始人李彥宏已經被眾多專家和網民一致票選本年度25位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之一,他排名第11位。 別著急,還有讓雅虎心甘情愿掏出10億美元收購其公司35%股份的馬云(第8位),還有元老級的丁磊(第13位)和張朝陽(第16位)。在今年這份中國企業領袖影響力榜單上,1/5的成員來自互聯網。 一半歸功于互聯網的神奇,一半歸功于全球化的力量。當中國的坐標對應著世界的坐標,當百度被戴上“中國GOOGLE”的帽子,當淘寶開始威脅EBAY,當陳天橋架構互聯網上的“迪斯尼”時,它們的未來讓人充滿期待。 全球化運營 任正非是幸福的,楊元慶是焦灼的,李東生是痛苦的,魯冠球是謹慎的…… 在今年4月份英國電信(BT)為其“21世紀網絡”計劃進行的100億英鎊招標中,(該項目據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具革命意義的下一代網絡改革方案”),華為從300多家競標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傳輸和接入兩個領域的優選供應商;今年前九個月,該公司60億美元的總銷售額中已經有62%來自于海外市場,任正非(第4位)還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2005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 楊元慶(第5位)現在3/4的時間在美國紐約阿蒙克,聯想集團的新總部。他從CEO變成了董事長,而IBM的老將沃德卻搖身一變成了聯想的CEO。從2005年5月份起,聯想集團(并購之后)的業務一下子有60%以上來自海外,提前8個月完成組織架構合并,使IBM PC恢復盈利,他決心讓頭號對手戴爾公司的董事長邁克·戴爾的詛咒(“過去20年,PC業就沒有成功的并購”)破產。 李東生(第10位)現在是一個“空中飛人”,從惠州到美國,從歐洲再到墨西哥,兩場跨國并購帶來了巨額虧損,他不得不滿世界地救火,而阿爾卡特手機的法籍高管卻一年要休14周的假。 悶聲發財的萬向已經把海外業務的營收做到了5億美元以上,現在魯冠球遇到了平生最大的機會之一,全球汽配業老大德爾福破產了,可老魯知道“飯得一口一口地吃”。 除了他們,牛根生(第6位)已經開始全球招聘CEO,李書福(第22位)把吉利轎車開到了法蘭克福車展上,為的正是下一步的國際化進軍。 跨國并購 愛喝咖啡、講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傅成玉(第14位)相信“Fair Play”(公平競爭),可美國的政客們死活認為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有政治背景。在美國國會演講沒有用,在華盛頓郵報上登廣告也無效,即便最好的投資銀行家和公關顧問,也沒能幫他拿下這個中國企業界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獵物。不過,傅的雄心和斗志,不但讓全球石油界的老大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董事長李·雷蒙德都頗為欣賞,也幫他首次登上這份影響力領袖榜。 張瑞敏(第2位)也在中途放棄了收購美國第三大家電廠商美泰克的計劃,23億美元的代價還是太高,他寧愿先閉門練好“內功”,把海爾的美國公司做上市再說。 胡茂元(第24位)做了最精明的買賣,僅僅用了以6700萬英鎊的低價買下羅孚25、75系列轎車及發動機的知識產權。上汽一下子有了打造自主品牌轎車的技術底氣。 國際資本 沒有淡馬錫、美洲銀行的大力支持,沒有國際熱錢的追捧,郭樹清(第23位)再有本事,恐怕也難在7個月內拯救建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境外融資的國有商業銀行,并創下四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IPO等諸多紀錄。 陳峰(第18位)有個響當當的朋友叫索羅斯,他愿意為前者的“大新華航空集團”計劃一擲2500萬美元。如果沒有摩根斯坦利提供的高額“賭注”,牛根生也不可能讓蒙牛集團以每年三位數的速度狂奔。 借助香港借殼上市帶來的40億港幣,黃光裕(第7位)擁有了首富的名號,同時構筑著他的零售業帝國和地產帝國。 凱雷、華平、KKR、IDG,海外私募基金的數百億美金都在盯著中國,就看企業領袖們有無膽量用外國人的錢做成中國人的大事。 影響力的邊界在哪里? 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全世界在用狐疑的眼光注視著他們。他們是中國龍還是“黃禍”,他們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手段進軍世界舞臺。這一代企業家代表著中國“和平崛起”的形象,他們的視野和高度決定了中國企業對于全球化的影響力。 全球“扁平化”的進程才剛剛開始。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取決于企業領袖們自身的競爭力,亦取決于他們挑選的下一代繼承者的競爭力。 而且,他們的影響力已經不再局限于自己所處的行業甚至超越了商界。柳傳志(第1位)化身為投資家。王石(第8位)正在把他個人挑戰極限的愛好化為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熱忱,牛根生把他和妻子所有的股份捐出來成立了“老牛專項基金”。 當他們僅僅追逐渴望著個人的財富、功成名就時,他們的影響力是有限的。 當他們肩負企業內外的使命和責任,時刻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決策已經從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放大到了國家經濟、甚至全球經濟時,他們的影響力弗遠無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