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尤重公平發展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3日 10:36 南方日報 | |||||||||
茹繼田 投身審計多年,審計事業早已是我的生命之洲,自然對審計人、審計事件和審計故事異常敏感,對審計文化情有獨鐘。得知電視連續劇《審計報告》即日熱播央視八套,我急不可耐地上網閱覽了劇情故事;與此同時,幾位媒體友人、審計界文化人不約而同地打來電話,問我有何感想,希望我對“自家事”發出聲音。
審計的指向是“真實、合法、效益”。真實就是力量。電視連續劇《審計報告》的編劇、制作人是現實劇中的“導演”、“專業演員”,至少也是“群眾演員”,他們熟悉現實中的“方宏宇特派員”及其“戰友”的故事。因此,有審計人從審計實踐中提煉出的審計“故事”無疑是鮮活的、生動的、震撼人心的。 作為具有十多年審計從業經歷的審計工作者,我是許多審計“故事”的親歷者、參與者,至少是“零距離”旁觀者。因此,我對劇中人的恩愛情仇、悲歡離合、是是非非、矛盾沖突感同身受;同時,劇情也使我較多地聯想到“中國式審計”的歷史與現實,以審計人的感情,以法律哲學的愛好者和自然法信仰者的立場,以雜文隨筆作者的視角,對審計的意義、價值、理念等“故事”深處的問題進行理性思考。 中國國家審計的力度如何體現?審計、審計機關和審計人的力量源泉是什么?我想到了《審計法》和審計執法中的關鍵詞和高頻詞匯:真實、合法、公正、公開、公信。 法律是一種信仰,信仰又是法治的最根本的軟環境。然而我們似乎是一個缺信仰的民族。咱們國人祖上的《易經》便是一部變化、變易之學。“變”是中國人深入血脈,扎根神經中樞的“基本粒子”。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久則否,否極泰來。然而,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一個真實。儒家的“三省”、佛家的“八戒”、道家的“守一”,講的都是“嚴格執法”。結果怎樣?“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中國人喜歡“孫悟空”的聰明,追求“豬八戒”的實惠,最善于利用、玩弄、破壞法律;先鉆法律空子,然后抱怨法律,攻擊法律。延續幾千年的中華法系和傳統、上下結構為主的權力制衡結構、“各掃門前雪”的自治模式、模糊的權利分配、復雜的人性、情緒化的國民性,加上“倫理型社會”的風情世俗,在中華文化圈,尤其在這個崇尚孫悟空“七十二種變化”,習慣“觀世音菩薩式”的“人情世故關系學”的土地上,執法之難,難過蜀道;守法之難,難于守節。難道真的就沒治了? 我想,唯有在制度改革上繼續行進和深化。近十年來,國家審計制度走過了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它對于某些部門的約束性效果已經越來越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電視連續劇《審計報告》既是審計文化的“標本”,也是一個現代法治文化的“標本”。這個標本的法哲學價值,在于她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國家審計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主人公“方宏宇審計特派員”及其“戰友”的有意識堅守、潛意識行為、無意識行動體現了當代審計人堅守責任、維系法度等等執業價值觀。 審計的力量便在于對價值觀在實踐中的體認。“真實、合法、公正、公開、公信”等審計文化關鍵詞,是不需要用其他詞匯解釋的基本詞匯,是當代審計工作的執業信仰、職業道德,也是審計人的氣質和風范。如果偏離了這些關鍵詞,審計部門也就無法也沒有力量掀起什么“審計風暴”了。 作者系審計署駐西安特派員辦公室副主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