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地方十一五規劃建議亮點比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2日 17:04 《決策》雜志

  林生菊

  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從戰略高度對我國在新世紀第二個五年中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圖進行了規劃。各地方黨委根據這個綱領性文件,相繼制定出本省(區、市)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本文對已發布的《建議》從五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發掘其中的亮點,以供決策參考。

  戰略規劃:共性與個性并存

  各省市針對自身的優劣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提出了戰略規劃。其共同出發點是強化自身經濟優勢,重視建設協調及可持續發展社會。部分農業大省因為城鎮化率較低,“十一五”期間突出了對“三農”及城市化問題的重視;部分省市的戰略規劃側重于人文及社會的和諧穩定;另有一些省市著力解決發展道路上遇到的瓶頸問題。

  北京面臨著2008年奧運會所帶來的機遇,將全面落實國務院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現“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建設

宜居城市三大方向,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善之區。

  河南首次提出把鄭州建設成為“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要“在促進

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提出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加工基地和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強力推進工業化,加快中原城市群的發展。

  浙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2004年全面小康社會綜合評價指數為78.6%,在高速發展過程中該省意識到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夠協調,城鄉與地區發展不平衡,處理好社會利益關系的難度加大,因此制定了“八八戰略”(即發揮八個優勢,推進八個舉措)、全面建設“平安浙江”、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決策。

  陜西針對水資源短缺、交通體系不完善、自主創新不強和區域不協調等問題,提出“在瓶頸制約和薄弱環節上實現突破,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強調了“以發展關中城市群為重點,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戰略。

  主要指標:

  高于或等于中央《建議》

  為實現“十一五”期間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十一屆五中全會體提出了兩大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地區生產總值:北京、廣東、浙江等地由于基數較大,將地區生產總值目標定在年均增長9%以上;而河北、陜西則期望能夠加速趕上發達省市,把目標定在11%;江蘇、河南相對較為中庸,計劃增長10%;吉林最高,計劃增長12%;福建計劃年均經濟增長速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個百分點。

  人均生產總值:北京、廣東、河南、湖南等省市均計劃到2010年或更早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江蘇根據自身的發展勢頭,提出全省人均生產總值2010年比2000年增加2倍左右,高于全國同期人均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浙江、河北、陜西和福建等地提出了具體量化標準:浙江預期2010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0000元左右,河北20000元,陜西15000元,福建預期超過28000元。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指標:為體現轉變增長方式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各地以“十五”為標準,提出降低此項指標的計劃。吉林計劃降低30%左右,北京降低25%,河北、河南、陜西、江蘇、湖南等多數省市計劃降低20%或以上。廣東因為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遠低于全國水平,2004年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3%,因此計劃降低13%。

  三農:建設特色新農村

  在農業方面,各省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新農村的出發點主要是根據自身特色,建優勢農產品基地、農產品加工業及促進農村合作組織發展。

  河北表示要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大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到2010年,力爭40%的行政村建成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的文明生態村。

  河南提出建設“兩個全國基地”,即以優質小麥為主的全國優質糧食生產加工基地以及全國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并把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重要途徑之一。提出由農業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

  吉林提出實施鄉村建設改造計劃,“十一五”期間要完成全省三分之一鄉村的改造任務,明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構筑具有國內外品牌優勢的農產品加工基地。

  湖南也提出要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并強調要抓好糧油棉麻、肉奶水產、果蔬茶、竹木林紙和煙草等產業鏈的建設。

  福建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強公共交通、供水供電、郵政通信、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城鄉銜接,促進城鄉產業融合、資源共享,形成城鄉互動、協調發展。構建閩東南高優農業、沿海藍色產業和閩西北綠色產業帶。

  城鎮化:建設核心城市群

  “十一五”期間,各省均提出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建設城市群,增強地區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帶動作用,鼓勵縣城和中心鎮建設成高質量中小城市,從整體上提高城市化水平。

  河北制訂了不同層次城市協調發展的戰略。并提出“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的目標。加快發展重點鎮,將基礎條件較好的率先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發展中等城市作為戰略切入點,支持中等城市做大做強。促進城鎮組團式發展。推進環京津、環省會省市群和沿海城市建設。

  陜西提出以發展關中城市群為重點,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以西安為核心,以隴海鐵路、寶潼高速公路為軸線,建設優勢互補、交通便捷、功能完善、要素聚集、特色明顯的關中城市群。

  福建規劃以福州、廈門、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區域中心城市為骨干,以發展中小城市為基礎,加快建設布局合理、優勢互補、設施完善的海峽西岸城市群。

  安徽省將加快合肥現代化大城市、以“馬蕪銅宜”為重點的皖江城市群和以“兩淮一蚌”為重點的沿淮城市群建設步伐,壯大實力,完善功能,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并進一步簡政放權,賦予縣域更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有條件的縣市實行省直管縣試點。

  城鄉一體化思路上,陜西、湖南、廣西都提出要建立健全與城鎮化健康發展相適應的財稅、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制度,完善戶籍和流動人口管理辦法。

  河北提出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統一戶籍、就業、城市公共資源居民共享等制度,逐步形成農村人口平穩有序進入城市的體制框架。

  河南表示積極探索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路子,在條件成熟的地方進行城鄉一體化試點,率先消除城鄉二元體制。

  經濟增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也是近年來部分地區經歷高速增長之后速度變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陜西把“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上實現新突破”,作為“十一五”必須實現的“四大突破”之一。提出要加快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知識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條件共享、科技中介服務和創新創業融資平臺,把陜西的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廣東省認為自主創新能力是廣東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支持廣州、深圳成為自主創新的基地,充分發揮珠三角在自主創新中的帶頭作用。以及強化區域與國際合作,走開放型自主創新之路是廣東在推進自主創新戰略方面的亮點所在。

  福建提出“著力建設創新型省份”這一目標。該省提出,要組織實施一批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新技術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重點建設若干個具有國際水平和區域特色的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北京則明確規劃全市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并指出要抓緊實施首都創新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城市。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