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荒謬的藥品不能當饅頭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10:09 新京報

  據12月19日《北京娛樂信報》報道,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醫藥風云榜”頒獎典禮上,有藥企高舉“藥價不貴”的大旗,拋出了聳人聽聞的藥品“饅頭論”。這個具有強烈轟動效應的藥企論調主要包括三個重要觀點:藥品不是做饅頭,是面粉的成本加上燃氣,加上工人工資,藥品本身是一種高風險、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產品,它的價值不能僅僅與它的成本相提并論;新藥、特藥就應該貴;老百姓喊藥價貴的原因應該歸結為自掏腰包。

  如此另類的藥品“饅頭論”不僅結論本身令人莫名其妙,而且得出結論的邏輯思路更是讓人不敢茍同。具體說來,藥品“饅頭論”之中存在三大謬誤:第一個謬誤在于它混淆了差別價格和整體價格。首先應該指出的是,研發(R&D)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也不是醫藥行業獨一無二的專利,而且現在對研發的成本核算也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僅僅因為藥品生產中研發的存在而認為“藥品價值不能與成本相提并論”本身就顯得有些孤陋寡聞。這還不是關鍵,重要的是,研發支出雖然增加了新藥的成本,但大部分早已投入批量生產的“舊藥”的成本構成中研發的比例非常小。因此,從成本定價的角度看,對新藥和“舊藥”制定差別價格是必要的,但新藥標高價并不意味著對普通藥物也應該標高價,而新藥的個別價格高更不意味著藥品整體價格應該高,從新藥高成本就武斷地得出整體價格不夠高的結論絕對是以偏概全。

  第二個謬誤在于它混淆了價值與價格。藥品“貴”并不是因為它價值高,如果從藥品價值比饅頭高就能推出藥應該貴的結論,那么從藥品價值比汽車低豈不是就可以推出藥應該便宜的結論。這里“貴”的含義是同一商品價格相對價值高,中國藥品價格對價值的偏離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這才是藥貴的內涵所在。

  第三個謬誤在于它混淆了主觀價格和客觀價格。藥品價格對價值的過多偏離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這個事實并不會由于藥品埋單者的不同而變化。自掏腰包這種市場化消費方式能夠讓主觀價格和客觀價格的聯系更加緊密,畢竟感同身受讓老百姓對

藥價更加敏感,但就此將客觀價格的過高歸結于自掏腰包顯然是一種無理的強盜邏輯。

  其實,藥企拋出“饅頭論”的用心路人皆知,在連續17次降低藥價之后,政策調控者將目光轉向了生產領域,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對部分藥品從出廠環節制定價格進行試點的通知》,對21種藥品實行“出廠環節制定價格”試點,限定最高出廠價。在如此背景之下,“饅頭論”的出現反映了既得利益者心懷不甘的一種心態。

  更值得警惕的是,“饅頭論”潛在暴露了藥企對政策調控的一種應對策略,即通過推出并不太新的“新藥”來維持既得利益。實際上,中國醫藥行業的研發投入相對于歐美來說是非常低的,藥企所言“投入8億到10億美元去玩兒”顯然有些信口開河,至少不可能是普遍現象。在創新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藥企可以通過變換劑型、改變包裝、更換名稱等方式“以舊變新”,來獲得重新定價的機遇。“饅頭論”中“新藥、特藥就應該貴”的觀點顯然放大了這種假創新的出現可能,對此保有防微杜漸的審慎態度無疑是未雨綢繆的理性選擇。

  □程實(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