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經濟參考報:標準經濟助推中國經濟整體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08:14 經濟參考報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關稅壁壘已大大降低,配額、許可證等貿易限制措施也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的趨勢而行將消亡。在這種情況下,技術壁壘手段便成了各國保護本國對外貿易和國內產業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武器。所謂技術壁壘,就是進口國為了維護本國利益和經濟安全、國民健康以及環境保護,制定相關的強制性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達到了這個標準才允許產品進口、上市銷售。在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即TBT協定)中有兩項主要政策考慮。首先,技術法規和標準,包括為符合技術
法規和標準而制訂的測試和認證程序(稱為“合格評定程序”),不應對國際貿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礙。其次,WTO成員應能夠保護國家安全,防止欺詐行為,保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保護環境。

  這就意味著,只要進口國制定的相關技術法規和標準是出于健康、安全、環保等目的,就被視為實現“合法目標”的合理行為,從而順利達到對進口產品設限的目的。以歐盟的法規體系為例,首先是歐盟指令,這是強制性的,符合指令的產品才準許進口。為達到指令的要求可以有多種途徑,但不一定是最經濟合理的方法。歐盟各國又制定了推薦采用的標準,只要產品的設計、生產等環節按照自愿標準去做,就一定能夠滿足指令的要求,而且是最經濟合理的方法。這就提升了標準本身的影響力,這就使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上升為經濟問題、市場問題和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

  有數據表明,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已經涉及我國2/3的出口企業、2/5的出口商品,每年造成約200億美元的損失。這也充分說明了國外發達國家構建的以技術法規、標準、認證等技術要求為主要方式的市場準入體系,事實上已經嚴重削弱和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現實競爭能力和長遠發展空間。

  當然,事情要一分為二地看,即使是技術性貿易壁壘,也并沒有對中國與外國企業采取雙重標準。實際上大家仍處在同一個標準上進行競爭,只是我們以前不夠關注以國際標準來組織生產或管理。仍以ROHS指令為例,十年前,日本某大品牌電子產品因其制造的游戲機手柄含鉛量過高,在荷蘭被消費者告上法庭,結果該公司因此賠償1.8億美元。此后在全球范圍開始了對電子產品環保標準的討論。所以國外制造商早就開始了應對之策,并投入大量精力從事研發,其在中國的合資或獨資廠可以由其全球采購平臺尋找供應商。而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普遍缺乏認識,缺乏技術準備,從而轉變成為市場競爭方面的劣勢。只有正視目前我國企業在先進管理模式、國際標準跟蹤與實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積極采取措施改變目前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式的經營方式,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因此,在

中國經濟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應該充分借鑒國外在經濟發展中合理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大力推廣標準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因為標準經濟發展首先能夠幫助國內企業應對國外貿易壁壘,促進外貿增長;其次,積極主動開展具有國際權威的以標準為依據的質量認證對提高國內企業素質、提高產品質量、加快“走出去”戰略步伐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推廣標準經濟,加大認證工作力度,合理運用標準能夠成為調節經濟發展、規范市場行為的重要杠桿。在如何對待技術壁壘方面,我們也要辨證地看,既要看到技術壁壘對受限國產品出口影響的一面,也要看到如果出口國的產品達到目標市場的技術標準,進口地區消費者對該產品的信心將大大提高,產品將很容易進入目標市場。這充分說明了標準經濟的重大作用。

  標準經濟直接表現就是質量認證。質量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合格評定的方式和手段,其基于國際標準、國際準則建立的對產品、服務和管理體系的評價制度,被許多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區域組織所采用,并成為在相關領域開展國際互認、促進貿易自由化的重要基準。

  比較國外在推廣標準運用方面的歷程,衡量標準經濟是否成型的重要標志是社會經濟中圍繞標準形成了獨立的產業。國際上已經將認證發達程度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標志之一。

  需要強調的是,標準經濟的形成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運用先進的國際標準有利于提升中國企業的

競爭力,從而推動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在WTO的環境下,推動標準經濟的發展本身就是提升中國經濟發展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應對國外貿易壁壘的有機組成部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6,1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