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金融轉正 給步履蹣跚的金融改革帶來新希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02:46 第一財經日報 | |||||||||
羽良 12月17日,四川省廣元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宣布,即日起,廣元市第一家民間小額貸款公司正式對海內外招標。據悉,廣元市的這一試點行動,已經得到央行、銀監會和四川省政府等多個部門批準。此舉意味著,困擾中國金融市場多年的“地下金融如何轉正”的問題面臨著第一次真正的解決契機。
長期以來,我們的金融市場主要被國有金融企業所壟斷,金融資源配置的人為扭曲時常出現。由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和外資銀行組成了國內信貸市場的基本譜系。這樣的貨幣市場現狀,不可避免會出現部分問題:國有銀行的信貸偏好因政策影響而傾向于效率偏低的國有企業,另一方面,銀行內部廣泛存在的經營人員道德風險,使得金融資源流向往往違背審慎的效率原則,而放貸給風險收益比較差的企業。至于外資銀行,雖然它們的經營是按照有著嚴格內外風險控制的市場化方式進行,但是在“二八法則”(20%的客戶提供80%的利潤)的市場規律面前,它們基本上將目標市場定位在大中型企業和跨國企業等高端客戶上。在國有和外資銀行的目標市場之外,推進中國經濟增長最微觀的經濟單位——大量富于活力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和個人,則很難被納入中國目前的正規金融市場內。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地下金融才如滾雪球一般,短短幾年便已成為中國經濟體中無法忽視的巨大力量。而幾天前“中國西部金融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透露的一組數字,再一次證明了這股力量的強大:2004年中國實體經濟投入總額7.56萬億元中,有0.9萬億元源于非正規金融體系。 地下金融的“好處”無可回避:產權明確的資金來源和使用,將信貸交易中的道德風險降到了最低;以交易門檻低的短期小額貸款為主的業務范圍,滿足了中小企業和個人的市場需要。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地下金融產業以較低的成本為中國未來的金融市場培養了大批本土金融人才和軟硬件資源。但另一方面,建立在“中國特色”的熟人社會基礎之上的地下金融業,存在著明顯的金融詐騙等道德風險和黑社會化傾向。同時,一個規模龐大的非正規金融體系獨立于央行等經濟調控部門之外,會給宏觀經濟運行帶來較大的不確定風險。 有鑒于此,近幾年來學界業界“為地下金融轉正”的呼聲不絕于耳。這次廣元市配合上半年央行提出的“只貸不存”等試點思路進行的大膽嘗試,有著極為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獲得成功,無疑會給步履蹣跚的中國金融改革帶來一個具有持久活力和創新力的新希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