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GDP數據修正傳遞宏觀經濟指標新信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21:58 新華網 | |||||||||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陳芳、李柯勇、杜學靜 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普查結果,改寫了中國2004年的GDP總量,達到159878億元,增加2.3萬億元。這一核心經濟數據的修正,使得與之有關的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傳遞出新的信息。
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所言:“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為普查增加了一點GDP就沾沾自喜。” 財政收入:占比下降約兩個百分點 近幾年財政收入的攀升軌跡,是國家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企業效益大幅提高的反映。2003年我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萬億元,2004年又突破2萬5千億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3萬億元大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則由2002年的18.47%降為2004年的16.49%,下降了約兩個百分點。 一方面,財政增收源于稅收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我國財政收入并未到“富得流油”的地步,財政收支依然偏緊。 財政收入的提高,固然有利于國家財力的增強,為國家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創造了條件。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目前我國財政支出包攬過多,職能相對分散;二是行政性配置資源特征明顯,資金分配與風險收益不對稱;三是“城市財政”特征明顯,公共財政難以有效覆蓋農村,影響了財政宏觀調控的效率。 經濟學者哈繼銘認為,中國需要糾正財政收入中不平衡的現象。2004年我國與消費有關的稅收收入(如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收入70%,這個比率應當有所下降以刺激消費。財政支出政策應向消費傾斜,包括增加醫療和教育支出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從橫向比較看,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仍明顯低于發達國家40%的平均水平,仍需要適當提高。2006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一個工作重點就是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著力推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健康發展;調整和優化政府投資結構;通過調整和規范收入分配促進消費增長。 外貿依存度:比例相應降低 超過1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使2004年的中國對外貿易牽引當年GDP增長立下汗馬功勞。而這次GDP總量的修正,使得中國外貿依存度由原來接近70%而有所降低。 外貿依存度,通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總額占該國GDP的比重,較高的外貿依存度雖然給本國經濟增長做出貢獻,但“高”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它也是一把“雙刃劍”。 目前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位居世界第三。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認為,從積極的方面說,外貿依存度的迅速增長,表明中國經濟參與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在當代國際分工體系中扮演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外市場需求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遠遠超過日本、美國。我國外貿出口的持續快速增長,多是建立在粗放型的數量擴張基礎上,過分依賴國外市場,這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因素。今年以來的世界石油和鐵礦石價格猛漲、紡織品不斷滋生貿易摩擦等,使國人充分體會到了這把“雙刃劍”的厲害。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當今世界,我們必須處理好開放度與依存度之間的關系。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著力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與此同時,要進一步擴大內需,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預見的是,今后,外貿增長的速度可能會有所下降。 投資率和消費率:此“消”彼“長” 輿論普遍認為,過去兩年內中國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中國經濟應從投資拉動型轉為消費拉動型。而按照修正后的2004年GDP數據,投資率與消費率出現一降一升,表明中國近年來一直努力將過熱的投資壓下來、將不足的消費提上去有了成效,但啟動內需仍是一個長期任務。 高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過去兩年間,很多人將中國的投資率作為證據證明中國存在經濟泡沫。按照2004年修正后的數據,中國的投資率略有下降,沒有原先預想的嚴重,中國經濟的發展似乎比通常認為的更有效率。 此次全國經濟普查新增的2.3萬億元GDP中有2.13萬億元來自第三產業。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說,從普查的結果看,服務業對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功不可沒。另外,服務業和消費的關系又最直接,也說明中國消費的拉動作用不可低估。 此前,多年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及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等原因導致了我國投資率偏高,而偏高的投資率引起了眾多經濟界人士的擔憂。高投資率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投資增長過快導致生產能力超過有效需求,生產能力利用率下降造成投資回報率低。 從另一方面來看,長期過高的投資率即意味著長期偏低的消費率。近幾年來,我國的投資率逐年上升,而消費率則是逐年下降,2003年降到55.5%的低點。消費率不能與投資率形成合理的比例關系,就會使投資增長失去最終需求的支撐,大量生產能力過剩。 能源消耗比:略有下調 根據新公布的普查結果,我國經濟增長能耗有所降低。今年初的數據是2004年萬元GDP能耗1.58噸標準煤,由于2004年GDP上調,單位能耗降為1.23噸,降低0.35噸標準煤。 然而,這并未改變當前我國能耗過高、資源利用效率低的總體現狀。我國2004年調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額只有4.4%,而當年我國消費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卻分別占全世界消費總量的7.4%、31%、30%、27%、25%、40%。 李德水今年初曾分析說,中國工業用電占耗電量的74%。“按照現在的經濟規模,我們的發電裝機能力應該是足夠的,日本也就是2.8億千瓦的裝機,卻創造了比我們高得多的國內生產總值。”現在看來,這一判斷并不需要因GDP的增加而做出調整。 從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國出現煤電油運供應偏緊的狀況,人們對此后一年間部分地區拉閘限電還記憶猶新。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煤電油運緊張,經濟運行總體上繃得比較緊,資源約束矛盾突出。而經濟結構不合理,高能耗工業太多是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期,資源約束矛盾將更加突出。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粗放型增長方式亟須改變,這是事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大事。明年起我國將實施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這將成為促進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政策導向。(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