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福利供熱制度不能完全把福利給拋掉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10:27 紅網 | |||||||||
昨天,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環?偩致摵舷掳l《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原則上各地區可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供熱商品化、貨幣化。(2005年12月18日《京華時報》) 這項改革中有一個扎眼的詞——福利,因而消息一發出,立即引發民眾的關注,都
在我看來,八部委的這項改革著眼于體制,謀求通過變革體制來解決福利供熱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切中了要害。從表面上看,取消了福利供熱好像不盡人情,其實這種所謂的福利供熱只是滿足了部分階層的福利,而且隨著其他相關制度的改革和形勢的發展變化,有些單位已經承受不了這筆福利支出,一方面制度存在,職工期望值高,另一方面又受許多限制又兌現不了福利,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拖欠供熱單位供熱費等問題,供熱單位得不到足夠的熱費,影響供熱燃料采購和設備設施更新改造,最終導致供熱質量下降,受害的還是老百姓。兌現不了的福利制度需要進行改革,從這個意義上說,八部委的這項改革是務實的,也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然而,改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使民眾在改革中得到實惠。拿這次供熱改革來說,不是改掉了福利制度就算完成了任務,而是在改掉舊制度后,要建立起一個比原來更優越更先進的新制度,其標志就是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比原來更好的服務和更能承受得了的費用,而不是改成一提商品化、貨幣化就什么都跟“錢”掛鉤,連基本的服務都沒了,更不是改成讓百姓支付不起費用挨冷受凍。筆者注意到,八部委的改革措施,強調了熱價與燃料價格聯動,強調了供熱商品化、貨幣化,由居民采暖用戶直接向供熱企業交納采暖費,提出了各地區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區供熱的燃料特點,當煤炭等燃料價格在一年內變化達到或超過10%后,相應調整熱力生產的出廠和供熱銷售價格。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辦法解決煤炭價格上漲對供熱企業的影響,確保正常供熱。但改革措施中,并沒有更加突出地關注老百姓承受不了費用怎么辦,只是看到了“困難戶采暖由政府籌錢”的說法,而且以地方政府為主。至于什么樣的戶算困難戶、怎么界定都沒有明確標準。筆者認為,這是個嚴重地缺陷。從某種意義上說,取消福利供熱制度后,保障更多的百姓能承受得了費用,享受更優質的服務,這也是一種社會福利,如果離開了百姓承受能力來談改革,決不是積極意義上的改革,在操作時也會遇到阻力的。 每項改革措施出臺,一定要多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多聽聽和多征求一下群眾的意見,尤其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與大多數群眾利益相關的改革,更應該充分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市場機制固然有其配置資源、吸收多元投資等優越和先進的一面,同時,也有其無情和冷酷的一面,企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說起來好聽,運作好了也真有效果,然而,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新的機制和管理模式,很容易流于形式,導致矛盾的發生。醫療衛生和教育等領域的改革已經有所顯露。所以,不管什么制度,什么機制,最終要解決一個如何嚴格管理、保障監督的問題,以供熱改革為例,如果不能解決管理上的漏洞,矛盾和問題頻頻發生,搭了改革成本不說,最終不見成效。為此,提醒八部委在供熱制度改革上,要特別關注民生民意,這是改革的根本。 (作者:董宏達)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