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舉措何以遇尷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10:04 人民網-華東新聞 | |||||||||
鄧建勝 ●好舉措付諸實施卻意外遭遇尷尬,原因在于實現預期目標的配套措施跟不上 ●“亡羊補牢”的態度也算積極,但是,這畢竟是效率低下的補救措施。如果深陷這種被動局面,又何談提高執政能力呢
有兩條消息,頗耐人尋味。 其一,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一年一度的冬季禁港休漁行動,本是著眼長遠發展的好舉措,卻使大量漁民在休漁期間生活陷入困境;其二,針對某城市爆出“住院幾十天花費數百萬元”的新聞,輿論也是群情激憤,紛紛呼吁必須實施徹底的營利、非營利醫療機構嚴格分開的改革。 這兩條消息,其實都不是新鮮事,因為鄱陽湖區有計劃實施冬季禁港休漁是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的,“看病難、看病貴”更是一個談論紛紛近20年的老問題,希望參照國外經驗對醫院創收機制實施營利、非營利分開也說了近10年了。而一些當初以為能一舉解決問題的舉措,為什么至今卻給人顧此失彼的感覺? 好舉措陷入意想不到的尷尬,問題出在相關方面的配套措施沒有及時跟上———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其實都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之中,任何期望取得預想效果的新變化,必須盡可能預見這樣的變動可能帶來的新問題、新矛盾,在新舉措實施過程中一并切實解決。鄱陽湖的冬季禁港休漁讓漁民陷入困境,原因是禁漁期間漁民缺乏必要的資金和技能培訓,轉業門路狹窄;“醫藥分家”虎頭蛇尾,也是因為配套改革不到位——盡管目前絕大多數醫院都宣稱是“非營利”機構,實際上政府給的政策是“自收自支”,這就很難擋住開大處方、增加不必要的檢查及小病大治等問題。 癥結找到了,相信問題終得妥善解決。但是,依筆者的見聞來看,這些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出臺新舉措時,滿足于“亡羊補牢”的多,“吃一塹長一智”的少,至于“舉一反三、瞻前顧后”的就更少了。像休漁、醫改方面的問題,身邊比比皆是。比如,讓人感慨反思了幾十年的市區馬路“永修”問題就是一例。筆者家門前新建了個公園,開放不到3個月,公園門口的那段人行道至少“開膛剖肚”5次。開始據說是施工單位為趕在國慶前竣工,僅在路面簡單蓋了一層水泥了事,驗收過后主動返工鋪了地磚。施工護欄剛拆,幾臺挖掘機就轟隆隆地開來了———自來水公司說下面的自來水管老化了,要更新大口徑新水管。自來水施工的水泥還未干透,市政部門又來挖路,說是要把電線電纜“入地”。沒過幾天,又有公司派來了施工隊駁接地下管道。 “亡羊補牢”固然精神可嘉,但這畢竟是一種極不經濟、效率低下的補救措施。從經驗看,政府有關部門顧此失彼、不能系統全面地考慮問題,恐怕不是因為缺乏先見之明,而是條塊分割和任期考核的體制使然———大到部門立法、小至馬路施工,客觀上鼓勵的是“就事論事”、“頭疼醫頭,腳痛治腳”的短視行為。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大命題面前,如何終結沒完沒了無謂的“亡羊補牢”,或許就是值得深究的重要議題。 《華東新聞》 (2005年12月20日 第二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