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天價醫藥費事件 多少個500萬可以重建信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9日 08:34 經濟參考報 | |||||||||
“500萬天價醫藥費”的主角——74歲的哈爾濱居民翁文輝生前可能沒有想到,在去世3個多月后,自己的名字卻因在生命中最后兩個月的經歷而為眾人所知。時至今日,“500萬醫藥費”已被媒體看作是現行體制下醫患關系的集中爆發。 筆者在網上瀏覽對該事件的評論時也發現,眾人對醫院的批評呈一邊倒之勢,“醫生殺人”、“醫院吃人”這樣極端化、情緒化的話語也不在少數,對醫生和醫院的攻擊開始出
筆者的一位醫生朋友在看到這些留言后感到傷心和沮喪,他說雖然網上的留言往往過于偏激,但這畢竟表現了一種態度。而在現實生活里,不少病人在求醫過程中,也對醫生保持著一種戒備和敵意的心理,好像總在提防醫生“光撈錢、不干活”,這讓醫生們在治療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自古以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政治制度下,醫生的職業在人類文明中始終處在一個較高的地位。原因很簡單,這個職業涉及到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無論是位高權重的,或是擁有曠世奇才的,在面對疾病和死亡威脅時,求生的本能都迫使他們尊重醫生以及醫生的治療,而曹操殺華佗這樣的故事則被傳為了千古笑柄。 但反觀今天的國內醫患關系,卻出現了空前的信任危機。不可否認,醫療體制改革未達到預期目的,以及醫學界不正之風的蔓延,是這場危機的誘因。少部分醫學界的害群之馬,以及社會上的假醫游醫,令處在弱勢地位的患者產生了對醫生治療目的深深的懷疑,行醫的目的究竟是“救人”還是“拿錢”,這前后的差別造成患者對醫生態度的180度轉彎。 必須承認,在我國,醫療資源仍處在普遍稀缺的狀態。無論是人均醫院還是人均醫生,我國在世界上的排名都處在后面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還是缺醫生的。這也造成了我國城市中大多數醫院中的醫生長期進行著高強度的工作。筆者的醫生朋友說,他在北京一家醫院中出門診,每天要接待40多名患者,這個數字是他同學在美國同樣規格醫院中的20倍!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中,患者的不配合甚至指責往往是他最難以承受的。 另外,醫學的發展令醫療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普通人往往很難理解醫囑中的內容,這就要求醫患之間要有最基本的信任,否則醫患之間的猜忌必然形成惡性循環,最后損失的,不僅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時也包括醫生職業的名譽和形象。 無論500萬醫療費事件的最終結果是什么,醫生和患者將都是輸家,因為500萬事件必然會成為患者心中的結:將來治病的時候,我們該相信誰?不知道重建醫患之間的信任,需要多少個500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