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紡織品出口關稅取消 鼓勵高新技術進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7日 18:43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6關稅新政——紡織品出口關稅取消 鼓勵高新技術進口

  見習記者 謝 丁

  本報記者 滕曉萌

  北京報道

  “從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將停止征收紡織品的出口關稅。”12月13日,當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公布這一消息后,紡織業界無聲無息。

  據身兼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主任的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解釋,這一決策是為了避免在中國紡織品出口歐美部分受限的情況下,形成對企業的雙重限制。

  

紡織品關稅一年五變

  這已經是中國政府一年來第四次對紡織品出口關稅進行調整。

  中國對紡織品開征出口關稅始于今年年初,隨著2005年1月1日全球取消紡織品配額的利好消息刺激,自2004年起,中國不少紡織品企業就紛紛擴充生產能力,尋求出口渠道。當時中國政府為了調節紡織品出口節奏,避免發生貿易摩擦,在2004年底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對部分紡織品(包括外衣、裙子、褲子、非針織襯衫、針織襯衫、睡衣、內衣等七大類紡織品33個類別,共148項產品)采取從量稅計征方式加征出口關稅。一改此前中國政府對于紡織品出口的鼓勵態度。

  對于準備在2005年大干一場的眾多紡企,尤其是在利潤較低的中小企業,這一調整當時引起不小的震動。

  然而,事實證明,對部分紡織品加征關稅并沒有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勢頭造成太大影響。4月28日,歐盟和美國分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展開調查。5月18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就做出了對中國7種紡織品采取“特保”限制的決定。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隨即宣布對紡織品出口關稅進一步調整,其中包括較大幅度調高39項(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對亞麻單紗開征出口關稅等內容。當時中國政府仍然寄希望于通過展示誠意說服歐美政府,誰料歐美態度更加強硬,同時更引起國內紡企恐慌。

  由此引發了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5月30日公開聲稱“你給我們的企業加上半斤的壓力,我就要給它撤掉八兩的負擔”。

  此后,中國政府態度轉變,宣布對81種受限紡織品停止征收出口關稅,其中除去5月20日已經決定停征的兩種之外,其他78種皆是受限產品,包括還沒有開始征收的亞麻單紗。

  7月21日,關稅稅則委員會繼續做出決定:自2005年8月1日起,對仍在征收出口關稅但在7月20日起受到歐盟進口數量限制的17種紡織品停止征收出口關稅。經過此次調整后,仍繼續征收出口關稅的紡織品只剩下51種。

  由于中國和歐盟、美國最終先后達成的協議皆要求通過配額的方式對紡織品實施自主數量控制,因此,出口關稅這一調節機制已無必要。

  據紡織品出口資深分析專家樊敏估計,紡織品出口稅開征一年以來,全年給紡企所增加的成本在25億元左右。而據海關統計,今年1~10月,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總額為950.8億美元左右,已經達到海關年初預估全年出口總額,可見,盡管經歷了出口關稅和貿易保護主義雙重打擊,紡織品出口速度依然驚人。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趙玉敏認為,由于政府很難正確估計應該把出口關稅定在什么樣的水平,才能既遏制出口又不過分打擊企業,針對性更強的配額反而可能是一種更好的管理辦法。

  明年關稅調控重在高新技術產品

  金人慶在就2006年我國關稅調整的有關具體情況作解釋時還強調,除了履行入世承諾和關稅優惠協定、調整稅則稅目之外,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以暫定稅率形式,調整部分商品的進出口稅率也是此次調整的原則之一。

  而通過關稅調整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的重點也比去年略有不同。2006年的關稅調整進一步強調了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的內容,對部分電子、

化工、信息技術產品原料、裝備制造業關鍵零部件實行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取消了高純鋁的出口關稅。

  中國政府自今年以來,在多次貿易摩擦沖擊下,希望調整進出口結構的想法越來越迫切。在2006年關稅調整宣布前幾天,商務部宣布2006年國家將拿出7億元用于支持名牌出口企業發展,其決心可見一斑。

  中國近年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迅速,自去年10月開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連續14個月實現月度貿易順差。商務部辦公廳將“我前10個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超去年全年水平”列入2005年中國十大商務新聞的候選名單,可見對其看重,預計除了關稅優惠之外,明年還將出臺其他政策。

  2006年中國關稅調整的內容還包括:根據入世承諾,進一步降低100多個稅目的進口關稅,預計關稅總水平仍為9.9%。金人慶強調,“經過這次降稅,我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入世承諾的降稅義務。”意指明年不會再有大規模的關稅減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