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人民幣匯率改革穿越政經交織烽火線走進快車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7日 12:56 中國經營報

  作者:羅焱

  2005年11月24日,隨著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的推出,與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相關的金融基礎建設走進了快車道。與之同時,央行進行了60億美元的人民幣和美元一年掉期操作;銀行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8.08,創下匯改后人民幣對美元的新高;美元現鈔買入價跌破8元人民幣……

  這一切就發生在美國總統布什11月21日結束中國之旅后。美國財政部隨后在其11月28日的外匯報告中破天荒地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原因是中國已經宣布了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并承諾將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關于中國和美國就人民幣匯率改革“路線圖”達成默契的說法開始浮出水面。

  事實上,一場針對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集體討伐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兩年多。要求人民幣升值,是西方國家繼迫使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后,對他國貨幣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一次干預。

  今年7月21日,中國政府作出了一個并非單純指向升值的匯率制度改革決定,包括:即時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2%到8.11元的水平;人民幣不再盯住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水平進行調整;以及中心匯率以前日收盤價為基礎在允許幅度內上下浮動。人民幣告別長達10年的固定匯率體制,進入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舌戰G7

  人民幣匯率博弈回顧

  第一回合:2003年2月,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會議上,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廣場協議》,讓人民幣升值。

  第二回合:2003年9月,美國財長斯諾來華訪問,要求中國政府放寬人民幣的波動范圍,他認為,最佳的匯率政策是讓貨幣自由浮動,讓市場自行制定匯率,政府應該盡量減少干預。

  第三回合:始于2004年10月,周小川首次受邀參加G7會議,國外政界、機構再次表示,中國應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安排。

  第四回合:2005年4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的部長級對話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正加快準備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步伐,確立了匯率改革的步驟。”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產品表現出的強大出口競爭力和對美國、歐洲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開始令西方國家感到不安。一些西方經濟分析家開始撰文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使中國內地以美元計算的勞動力成本非常低,增強了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優勢。

  這個討論很快從經濟分析的范疇上升成為政治議題。“歐元之父”蒙代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師羅戈夫等經濟學家關于人民幣升值要慎重的觀點則被淹沒在美國國會議員對人民幣匯率眾口一辭的指責中。后者認為,中國政府人為操縱匯率,使得中國出口商品在價格上得到15%到40%的優勢。因此美國必須做些什么,讓人民幣大幅升值。在有巨大財政赤字的美國看來,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顯得那么刺眼。

  歐洲和日本也在G7會議等國際活動中,大談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中國政府、央行則借各種場合反復表明態度:人民幣升值無助于解決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而且人民幣匯率水平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中國政府將繼續保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并且反對將人民幣問題政治化。

  在國內經濟學界,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同樣分成兩派意見。贊成者認為,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依賴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方式下,如果人民幣還不升值,將使中國面臨來自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雙重壓力,而且中國已經選擇了逐步實現資本項目自由化的道路,放棄固定匯率是必然趨勢。反對者則認為中國企業無法承受人民幣升值的后果,人民幣匯率放開的結果不堪設想,將使中國重蹈日本經濟的覆轍。

  2004年5月,中國開始了為防止經濟過熱而進行的宏觀調控。任何匯率機制的調整,都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企業的自身素質、對匯率風險的承受能力、金融機構的改革情況等都與匯率變化后中國經濟的前途密切相關。

  但是國際投機資金已經等不及了,大量熱錢開始通過貿易、直接投資甚至地下錢莊等各種渠道瘋狂涌入。每一次國際施壓都帶動境外NDF(人民幣不可交割遠期合約)飛漲。

  中國的固定匯率制度和對貿易強行結匯制度意味著央行要不斷開動印鈔機,以接下源源不斷進來的美元。通貨膨脹的壓力在加大。資本的持續大量流入使得中國外匯儲備劇增,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執行。貿易磨擦和國外政治壓力逐步升級,已經開始威脅中國的出口發展和對外關系。

  然而央行官員們的口風依然沒有任何松動。

  出其不意

  就在人們對長達兩年多的人民幣升值話題開始感到厭倦時,就在投機資金正在失去耐心時,人民幣出其不意地升值了。

  對央行7月21日宣布的人民幣匯率調整,經濟學界普遍認為,時機選擇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中國經濟仍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對外貿易順差空前,有利于消化人民幣升值可能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2%的上調幅度遠低于市場上對人民幣升值3%~5%的預期,對大多數企業的影響不是很大,但能夠緩解國際壓力,避免中國出口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磨擦的進一步危害。

  比升值2%意義重大得多的是,央行同時宣布人民幣不再盯住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浮動。人民幣正式結束長達10年的固定匯率體制,進入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中國的企業從此告別了固定匯率的溫室,開始面對外匯市場的風風雨雨。較小的升幅給企業提供了適應的時間,對于他們提高抵抗匯率風險的能力,改善產業結構,提高自身競爭力有著積極的意義。而告別固定匯率體制后,更多的外匯產品,如遠期、調期、期權業務將必然得到發展,國家金融基礎建設的諸多手段將能落到實處,有利于中國的商業銀行真正與國際接軌。

  幾天后,央行再次對人民幣匯率作出表態,稱將會根據市場發育情況適時調整人民幣對美元的浮動區間。

  但是,在允許的區間內匯率如何浮動才既不會過度打擊企業,也不會走固定匯率的老路,仍然是一個考驗。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參考”而不是“盯住”一籃子貨幣,這給人民幣匯率變動留下靈活的空間。

  對于賭人民幣大幅升值的炒家來說,僅升值2%無疑令他們失望,這也許還不夠他們的資金成本。而央行釋放出來的人民幣即使升值也不會一次升太多的信息,以及新機制下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都提高了投機者的成本。在7月21日以后,投機性的資本并沒有像人們早前擔心的那樣更大規模流入。最能反映熱錢對人民幣升值幅度預期的NDF市場也開始平靜。

  今年8月份,央行擴大了辦理人民幣對外幣遠期業務銀行的主體,并將交易范圍放開至全部經常項目交易,另外增加部分資本與金融項目交易,同時允許銀行對客戶辦理不涉及利率互換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央行同時表示將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和各種外匯衍生產品。

  來路漫漫

  人民幣匯率改革進程

  改革開放前:人民幣長期實行固定匯率制度,長期高估。

  1981年起:人民幣實行復匯率,牌價按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

  1985年1月1日至1990年11月17日:由1美元換2.7963元人民幣調到1美元換5.2221元人民幣。

  1994年1月1日:匯率體制重大改革,實施有管理浮動匯率制。人民幣一步并軌到1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

  1997年之后人民幣匯率始終保持在較窄范圍內浮動,波幅不超過120個基本點。

  2003年起:國際社會強烈呼吁人民幣升值。國內外關于人民幣升值與否的論戰不斷升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升值,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貨幣。

  然而人民幣升值只是匯率改革的表象,在審慎中邁開人民幣匯率調整第一步的中國已開始馬不停蹄地走向匯率市場化機制的根本性變革。

  11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將于2006年實行即期外匯詢價交易。這兩項制度將在人民幣合理定價與促進匯率風險規避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成為人民幣匯率改革真正深入、完善和有效的重大推動力量。

  央行將從人民幣匯率市場的前臺淡出,商業銀行作為做市商所報出的美元兌人民幣價格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為今后人民幣匯率完全市場化打下基礎。

  如今距離今年7月21日的匯改實施已4個多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雙向波動,總體呈升值趨勢。在此期間,中國面對的國際壓力得到緩解。今年11月中旬,美國候任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表示,轉向更加靈活、更加由市場決定的匯率體制應該由中國自己決定。 而央行近日也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并正常浮動,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

  隨著美國政經高層的頻頻造訪,目前經濟學界的一種主流觀點認為,中美雙方在人民幣升值速度和方式上的分歧正被逐漸拉近,短期之內人民幣不會面臨很大的升值壓力。

  但是,央行在11月25日的一次貨幣掉期操作卻被市場解讀為未來匯率走勢的重要信號。人民幣做市商制度推出第二天,央行進行了為期一年、金額為60億美元的人民幣和美元貨幣掉期,掉期匯率為7.85元人民幣兌1美元。

  在7月的匯改后,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沒有回應過任何關于人民幣未來走勢和再升值多少的討論。他最近在一份公開發表的文章中稱,中國期望能在2010年前實現人民幣的完全可自由兌換。

  比升值還是貶值,升值2%還是10%更重要的是,中國作為在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大國,需要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健全而有效的金融體系,而匯率制度改革的意義不言自明。

  對于必然要走向世界的人民幣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3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