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王建:單位能耗降不下來 經濟增長將無法持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08:48 第一財經日報

  王建

  在最近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把節能作為明年經濟工作中的重點之一,提出“推進能源資源節約,既是緩解能源資源供求矛盾的重大舉措,也是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明年務必取得明顯成效”。

  為什么在能源供應緊張情況有所緩解的形勢下,中央仍如此強調要大力促進節能工作呢?這是由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特點和國際、國內能源的長期供求環境決定的。

  重化工業階段能源結構卻沒轉換

  在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平均為0.4,即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增長0.4個百分點。據此中國在考慮長期發展戰略的時候,曾經設想到2020年以前,能源彈性系數為0.5,但由于近年來能源的消費增長率大大超過了經濟增長率,去年和前年的能源彈性系數已經分別上升到1.32和1.6。

  能源彈性系數的大幅度上升,是中國進入到重

化工業階段的標志,這一點與其他工業先行國在進入重工業階段后的能源消費特點沒有什么不同。然而,世界工業化國家的歷史經驗證明,在各國進入到重工業階段后,從能源消費結構看,都出現了從以煤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轉變。由于石油和天然氣被稱為“清潔能源”,熱值高而有害氣體排放少,雖然在進入重化工業階段后能源消費的增長率會加速,但對環境的破壞性影響卻不會隨著能耗的上升而顯著增強。

  反觀中國近年來的情況,進入重工業階段后卻沒有出現能源結構的轉換,從石油消費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看,1999年為24.6%,2004年卻下降到22.7%。雖然從2000年以來原油進口量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長,到去年已超過1.2億噸,但是由于同期國內原油產量的增速明顯下降,石油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仍然下降了。那么能源消費結構的這種逆轉,是暫時的還是反映了一個長期趨勢呢?

  國際能源供求環境的制約

  我認為這是個長期趨勢,因為主要是兩個因素將長期限制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向以石油為主轉換。

  首先是世界資源的不可能性。由于中國是一個石油資源稀缺國家,根據目前預測,中國在未來石油的最大年產出量只能在2億噸左右,但是從國際比較看,在工業化完成階段,按桶計算的石油消費量,美國為人均28桶,日本和韓國為人均17桶,中國目前只有1.7桶,只相當于美國的十六分之一,日、韓的十分之一。美國世界上最浪費能源的國家,日、韓卻是工業化國家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國家,如果按日、韓的石油消費水平計算,到2030年中國基本上完成工業化的時候,中國的石油總消費量就要增加到36億噸。由于中國在未來的最大石油產能只有2億噸,這就意味著將有34億噸石油需要依靠進口。但是世界石油資源并不豐裕,目前每年世界全部的石油生產量約為45億噸,其中可貿易量為22~23億噸。當然世界石油產量和可貿易量還會增長,但是相對于中國的巨大需求來說仍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和韓國也沒有什么石油資源,是依賴世界資源完成從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向以石油為主轉換,但他們從人口看是中小國家,人均石油進口量很高,可石油需求總量卻不大。而中國是人口大國,就沒有可能依靠世界資源完成這個轉換。

  其次,中國大量進口石油還可能使進口石油的增長受到嚴重限制。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可貿易量中,超過三分之二為世界工業發達國家所占有,2004年,美國的石油進口量為6.4億噸,歐盟為6.2億噸,日本超過2億噸。如果中國的石油進口超過了國際石油貿易的新增量,就會影響到發達國家已經占有的國際石油貿易分額,從而引發同發達國家的石油矛盾。因此,中國在未來的石油進口量肯定還會上升,但是進口達到一定規模,不僅有經濟的可能性問題,還有政治和外交問題。美國自2001年以來,已經對阿富汗和

伊拉克進行了軍事占領,目前又在中亞一系列國家不斷策動“顏色革命”,還以反海盜為名,在馬六甲海峽建立了軍事存在,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美國近年來的軍事部署是圍繞中東和中亞石油資源區進行的。如果中國的石油高度依賴從這一地區進口,那么在未來的經濟安全度會難以預測。

  所以從長期看,中國的工業化將很難實現與其他工業化國家同樣的能源結構轉換,由于中國的煤炭資源相對于石油來說還比較豐富,在未來發展中,中國必將更多地依靠煤炭來支持,因此煤炭在能源消費比重中的持續上升和石油消費比重的下降,將會是一個長期趨勢。

  節能日益成為支持

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

  如果中國在進入重工業階段后的能源結構是以煤為主,就將面臨日益艱巨的環境挑戰,因為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是在以煤為基礎的能源結構上完成工業化的,而在目前的中國,燃煤所導致的有害氣體排放,已經占到各種有害氣體排放量的65%~90%,每年排放總量約8000萬噸。如果按2000年以來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長率和石油消費比重下降的情況來推算,到202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90億噸標準煤。由煤炭燃燒所排放的有害氣體按目前的環保水平來推算,這當然是一個災難性的后果。

  因此,節能將日益成為在有限能源資源獲得下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或者說,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耗降不下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就上不去,工業化也完不成。從能源供求的長期條件看,中國的節能工作仍是極為緊迫與艱巨的。黨中央提出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要建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出于對中國能源長期供求格局及其對環境影響的判斷。黨中央關于“十一五”建議,只提出了兩個具體指標,就是人均GDP增長率和單位GDP產值的能源下降率,把節能問題放到了一個特殊重要的位置,明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節能工作必須開好頭。(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廣州)
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