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從李宇春是國資看國資的人格分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06:55 中國青年報 | |||||||||
曹林 這是一個在許多問題上容易走極端的社會。就說對“國資流失”吧,曾幾何時,社會對捍衛國資完整的概念是多么麻木,成千上萬億的國資就在這種極端的麻木中流失。好,那就防止國資流失嘍,可防著防著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國資的“防衛過當”。
你瞧,那個借“超女”大撈一筆的天娛老總剛說“李宇春是國有資產”———我們是國有企業,不用光靠藝人來掙錢。這些藝人都是國有資產,賣了她們,那叫國有資產流失;媒體又在討論“機長集體辭職,算不算國資流失”的話題了———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尤其是機長要花很長的時間和巨額的費用,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壯大,航空公司之間開始了“飛行員爭奪戰”,一些航空公司將飛行員的跳槽視為“國有資產流失”,千方百計設檻阻攔。 通常,我們都是在消極意義上使用“國資流失”這個詞。說到國資流失,總對應著一個弱者的身份和受害者的形象。而在“李宇春是國資”和“飛行員是國資”的話語中,我們則看到一個強悍、霸道、排他的國資形象,擺出國資身份不是想防衛什么,而是表明一種特權。說“李宇春是國資”,是冠冕堂皇地為天娛公司前段時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8年霸王合同辯護;而說“飛行員是國資”,則是旗幟鮮明以霸王合同阻止飛行員在市場上自由流動。 說李宇春是國有資產,還洋溢著這樣一種國資優勢:作為國有控股公司的天娛公司,它有著其他民營娛樂公司望塵莫及的資源,和湖南系列電視臺的兄弟關系,為旗下藝人的炒作提供平臺;與湖廣集團及湖南廣電局的父子關系,又獲得了寬松的政策環境,這種與生俱來的背景和得天獨厚的條件,決定了天娛公司一進入市場就獲得了競爭優勢。(12月12日《東方早報》) 正如有評論者指出的是,在2005年之前,“國資流失論”還是顆脆嫩咸鮮的蓮花豆,富有正義感的鹽加上嘎嘣脆的口感,嚼著都有種暢快淋漓的愜意。但是進入2005年后,“國資流失論”已經逐漸開始變成“怪味豆”了,在有關固定電話月租費是否該取消的討論中,“防止國資流失”成為電信部門拒絕取消月租費的借口。手機雙向收費也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旗號下鏗鏘有辭,銀行、鐵路、電力等壟斷行業都揮舞起“防止國資流失”的大旗,捍衛那些不正當的壟斷利潤。 原來一提到國資流失,人民總會有一種切膚之痛,而如今“防止國資流失”從一些人嘴中說出來,人民同樣感受到一種割肉之痛———這是非常中國式的理論異化。本是防衛和消極意義上的“防止國資流失”,如今怎么變成一種積極伸張特權的工具? 難道是因為我們的國資已經保護得非常好,監管制度如銅墻鐵壁,“防流失”理念深入人心,以至到了矯枉過正的苛刻程度?如果真是這樣,人民倒也認了,可為什么現實中國資流失的漏洞并沒有堵住?為什么權貴合謀掠奪國資的丑聞不斷出現?國字頭企業的巨額虧損連綿不斷,郎咸平的警告不斷得到印證,冰棍論、吐痰論、煙灰缸論等“掠奪理論”你方唱罷我登場。冰川紀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么死海千帆相競? 這些問題的反思中,我們看到了國有資產人格分裂的兩張臉:一張臉對著內部人,它是弱者形象,因為監管制度的缺失和產權制度的混亂,它常常成為被瓜分和掠奪的對象;一張臉對著外部人,它是強者形象,因為政策的保護,它常常是一種特權的象征,掛著國資的名號,意味著優先權、被保護、壟斷身份、享受補貼等權利。人格分裂的兩張臉下,國資作為防守型的盾時,它是弱不禁風不堪一擊的,輕易成為權貴的俘虜;而作為進攻性的矛時,它強悍無比霸氣十足,輕易讓某種霸道的要求合法化。 國資是強大的,相對其他形式的草根資本而言;國資又是軟弱的,相對于掌握著國資的那些內部人。顯然,天娛老總說李宇春是國資,航空公司說飛行員是國資,是內部人站在家里向外喊話時的態度,是把國資當作矛,是主張一種霸權。至于在這些國有企業內部,制度對內部有權處置資產的人是否如此嚴格,鬼才知道!只有在流失發生之后,國資另一張臉才會哭喪似的露出來。 但是,只有對內那張臉強悍起來,國資流失的漏洞才能堵住!畢竟,內部人才是威脅國資最大的敵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