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鼓吹以市場換技術 換來一個制造大國品牌小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10:10 紅網

  2005“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只有長虹、海爾、聯想、央視入選。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自主出口品牌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出口的名牌很少,是典型的“制造大國、品牌小國”。

  質地、造型完全相同的服飾,一掛上名牌標志,立馬身價倍增,這樣的教訓時時上演。沒有品牌就無法擁有品牌效應,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眼睜睜地看著人家大快朵頤,自
己卻無奈甚至屈辱地收獲殘羹冷炙。據悉,早在去年,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即高達673.9億美元,遍覽中國企業,誰能抗衡?當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國摧營拔寨、大把賺錢時,我們只能得到可憐的加工費,這種境遇不止是尷尬,簡直是屈辱。

  “以市場換技術”的論調曾經盛極一時,日前仍有聞人鼓吹“不必刻意追求

自主品牌”。“以市場換技術”,這在特定的歷史情形下當然不無必要,但是,不能僅僅止步于“換”,“換”應該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其終極目標應是“借雞生蛋”,通過“換”實現一時之需,最終依靠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如若不然,幾億件襯衫才可以換一架波音飛機的尷尬就難以避免。所謂“第一輛車我買,第二輛車我學,第三輛車我自己造”,如果一味沉迷于換,不僅陷己于被動,而且永遠是個孱頭。

  因此,當務之急是培育自主品牌。有人指出“品牌小國”的背后,是企業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動力,

知識產權觀念淡漠。這種剖析只是表象。日前,有媒體報道,國內私企平均壽命只有2.9歲,每年被淘汰出局的私企有10萬家。一個朝不保夕的企業,亟需直面的是生存壓力,自然無暇顧及構建品牌。私企早夭拋卻自身原因,不能排除市場機制不夠穩定、法律調控尚需完善以及無良官員無故欺凌等等外因。

  統計顯示,2001年我國全部科研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僅為1%,不足OECD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2002年,我國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僅為美國的1/22,而且我國企業的探索與發現新知識的基礎研究卻非常少。據科學家楊福家說,從2000年到2004年,盡管我國科研經費的投入不斷上升,但是科研質量卻在下降。一方面國家和企業對科研投入偏低,一方面科研質量難盡如人意,奢談品牌創立顯然是舞花水月。

  據悉,世界著名企業已實施專利戰略,在我國“跑馬圈地”;世界知名品牌,仍在大肆搶灘中國,已成圍堵之勢。面對斯情斯景,是與狼共舞還是束手待斃?答案不言自明。因為只有與狼共舞,才有可能狹路相逢勇者勝;倘若束手待斃,則永遠要仰人鼻息、身不由己。但是要想突出重圍,前提即是“政府要支持,企業要爭氣”!

  (作者:王石川)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