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消費新政 助燃內需之火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2日 09:41 人民網-市場報

  我國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消費定價過高,成為集納儲蓄擠壓消費的重要原因

  □新華社記者 王宇 肖敏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應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可見,在我
國固定資產投資率持續高位、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居民儲蓄率高而消費率低的情況下,拉動消費已成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多項刺激消費的政策正在浮出水面。

  人均存款過萬元

  居民消費率連年走低

  中國

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已超過13萬億元,如果按我國13億人口來計算,目前我國人均存款已超過一萬元。

  與巨額全社會居民儲蓄相呼應的是,我國最終消費率卻連續多年走低。數字顯示,近5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分別為61.1%、59.8%、58.2%、55.5%、53.9%,消費率持續下降。10年來,我國最終消費率平均為59.5%,比世界平均消費率低接近20個百分點。

  “三駕馬車”變成

  “兩馬夾瘦驢”

  投資率偏高是“擠壓”居民消費的首要原因。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指出,我國消費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投資率偏高。5年來,投資率上漲10個百分點,達到46%左右,在我國消費率常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的同時,投資率這一指標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鋼鐵產能大于市場需求1.2億噸,電解鋁閑置能力達到260萬噸,電石行業產能一半放空。產能的過剩帶來的是企業利潤的下降。前9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同比上漲了57.6%。

  在投資率偏高的同時,我國居民在進行購房、教育、醫療消費前,往往要進行長時間的儲蓄積累,這無疑又會限制即期消費,限制對其他產品的消費。“更重要的是,教育、醫療、住房等百姓必需的消費品定價偏高,高價格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消費預期。百姓把錢都存在銀行里,為買房、看病和孩子上學做準備,有錢不敢花的現象普遍存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經濟運行與發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廣說。

  專家指出,在影響居民消費的諸多因素中,除收入外,居民消費心理、消費傾向、消費預期等非收入性因素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國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消費定價過高,這成為集納居民儲蓄、擠壓消費的重要原因。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目前的情況是,我國過分依靠投資和外貿的增長,“這就好比兩匹快馬夾著一頭瘦毛驢在拉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這樣比喻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

  破題消費不振

  需解后顧之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增加居民消費特別是農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

  近十年來,縣城和農村消費品市場比城市消費品市場增速平均低5—8個百分點。有8—9億人口的落后的農村消費市場,嚴重地制約著我國整體消費的增長。

  專家認為,由于受城鄉二元結構影響,長期以來,農村公共事業中,不但道路、水、電等促進消費的公共設施落后于城市,而且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等社會保障體系也十分落后。這些非收入性因素正在成為影響農民消費的主要原因。

  就整個社會而言,社會保障體系也尚未完善健全。數字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基本

養老保險
醫療保險
、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7億、1.3億和1.05億人。這表明我國80%以上的勞動者沒有基本養老保險,85%以上的城鄉居民沒有醫療保險。

  立足擴大內需

  多項新政出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國家將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道路、飲水、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增加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投入。

  若干解除居民“后顧之憂”、有利于消費的新政策正在浮出水面:

  ———明后兩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區)覆蓋面分別擴大到40%、60%左右。從明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提高到20元。

  ———在近年來減負的基礎上,明年全國將取消農業稅,延續了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將成為歷史。

  ———從明年開始,國家將用兩年時間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

  ———減輕住房、汽車消費的稅費負擔、停止對小排量汽車使用限制等措施,也有望明年出臺。

  ———明年國家將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將著力解決教育和醫療亂收費、電信服務價格高等問題;將擴大消費熱點,完善住房、汽車等消費政策,發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費;將優化消費環境,規范和促進消費信貸發展,加快個人誠信體系建設。

  《市場報》 (2005年12月12日 第二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