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尋找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新均衡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1日 15:48 中國經營報

     作者:縹緲

  從明年開始,中國的“金融生態”將承受新的對外開放的巨大壓力。“雙穩”、“雙降”是明年金融工作的硬指標。

  直面一個逐漸開放的資本市場,我們應該懂得,資本市場是受各種人為因素所支配的
。因此,我們首先必須警惕,不要讓過于超前或者滯后的“價值觀念”,侵入到原本是由“技術觀念”主宰的領域。商業價值不能任意取代社會價值,市場化不能唯利是圖。我們必須防止外部的不良機制,侵入它們原本不該進入的國家金融命脈。

  其次,我們還要警惕“一股就靈”、“分光賣光”。有觀點認為,“只要是交易的,就是合理的”。事實上,這個觀點并不全面。

  歷史上所有地區性金融危機都來自兩個根源:一是自由市場機制的本質缺陷,即金融市場先天的不穩定性;二是金融理論缺陷,它導致各種勢力從各個角度侵入開放的市場。

  當前,在外部資本不斷注入的情況下,中國總體經濟已經達到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因此,我們必須小心應對來自海外市場的“資本補償”。

  今后,中國金融改革的艱難在于經濟體制轉型。在

中國經濟轉軌的特定歷史時期,銀行海外上市為轉型創造了條件。但是,立足于“新的資本擴張”,并不意味著商業銀行能夠獨立完成市場化轉變,并繼續發展。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能夠為市場提供資金的供給源,金融體制就會相對脆弱。

  所以,我們必須平衡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使以直接融資為主的資本市場,以及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貨幣市場之間達到新的均衡。落后者將被淘汰,但激進未必可行,激進將遭遇更多阻力。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善的經濟體制。任何一次經濟體制改革都有其局限性與缺陷,進退之間,存在彼此消長的競合關系。在正常情況下,改革只是改革“相互制約”的利益關系。在全社會參與之下,經過長期、基于自主交易原則的演變,改革將逐漸形成社會化運動。由此,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安全的改革路徑,應對來自人類貪欲以及內部腐敗這一“天價成本”的挑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應當是讓最廣大的國民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只有產出增長,沒有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改革目的能否達到令人存疑。

  2006年,銀行、

證券等行業,將面臨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變的市場,風多雨多,機會更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