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設計新消費主義與傳統(tǒng)回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1日 15:33 經濟觀察報 | |||||||||
劉力/文 在中國20年來的經濟建設高潮中,無論是政府投資的大型公共建筑,還是地產商大面積開發(fā)的新一代住宅,在建筑風格的多樣化方面,可以說百無禁忌,多元化?混搭?各說不一。公建項目作為地方政府業(yè)績的標志,多追求城市景觀的新高度,而地產開發(fā)樓盤多以追求西方建筑風格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賣點。
在談到建筑及設計的邊際效應時,悉尼被不厭其煩地反復引用。悉尼歌劇院因其造型創(chuàng)意突出,所帶來的工程復雜性和成本提高都超乎常人預計,工期延誤十七年,造價翻了六倍。但這一項目為城市的旅游收入,甚至國家形象地位的提高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長久回報。中國需要大劇院、“鳥巢”、“水立方”等一些城市地標,但我們與澳洲相比似乎尚不具備對同一類投入,可以承受同樣漫長回報周期的能力,畢竟我們有更多的公共領域需要關注。 重點項目之外的其它公建設施或企業(yè)總部辦公樓,也都把追求標志性作為建筑外觀的首要原則。每個企業(yè)或者每棟大廈都在追求霸權式的自我表達。由于設計和審美水準的不齊,有相當多的惹眼建筑反而成為丑地標。而這些新的大型項目在追求所謂現(xiàn)代化的同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忽視了民族文化傳統(tǒng),也不顧項目所在區(qū)域的歷史文脈。 京城周邊高檔樓盤各式風情應有盡有。剛剛走出威尼斯家園,又進了法式庭院。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各地的房地產開發(fā)樓盤成為了中國近年來建設量最大的建筑作品。 在這個氣吞山河的大盤時代,無論檔次高低、區(qū)域如何,所有的樓盤都有兩個最大的共性:一是把殖民風格當作高檔的標志。建筑風格雖然爭奇斗艷,但多為照搬國外的傳統(tǒng)民居形式。除非洲和南美洲的建筑風格以外,無論是現(xiàn)代的還是傳統(tǒng)的,都在中國的樓盤設計中有所嘗試。在各大城市都有規(guī)模巨大的國外住宅粗劣的復制品,似乎是又一輪的租界與殖民的建設浪潮; 二是把奢華作為美觀的標志。多數(shù)項目追求外觀的豪華、精美、顯貴、奢侈。甚至有的住宅外觀同洗浴中心相差無幾。通過戲劇化夸張的手法,給建筑披上了炫耀浮華甚至異域風情的外衣。許多建筑超期復制外國宮殿甚至賭城的形象,把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意境移植到我們的居住社區(qū)。 透過這些建筑外觀與城市形象,不難看出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所反映出社會心態(tài)的媚俗、新消費主義傾向和文化上的不自信。中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價值觀同消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所謂新消費主義,即是指把消費作為人生的價值體現(xiàn)。 在全球新興消費主義的大背景下,龐大的市場以追求消費為動力。消費總體趨勢是提前消費與對高檔名牌的消費,消費活動極盡豪奢;嗜賭消費促進了周邊國家和地區(qū)賭業(yè)的繁榮;價值觀遭到顛覆,對思想境界和學識的追求遠不敵財富的誘惑;購房購車及擁有其它消費品是身份與成就的象征;消費成為個人自我實現(xiàn)的主要方式,“我消費,故我在”。在建設與開發(fā)領域,售樓處、房展會,甚至奢華精美的樓書無不透射著紙醉金迷的消費情結。 這些以異域風情為主題的樓盤,這種窮人乍富的心態(tài)所導致的建筑外觀價值,恐怕只能用淺薄、庸俗、張揚以及短視來形容。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越是時髦的東西壽命越短。浮華如過眼云煙,建筑與城市的價值更需要文化的積淀,以及前瞻性的眼光。 住宅是我們花費一生積蓄或是半生積蓄的最大一項投資。居住在社區(qū)中的生活要持續(xù)十幾年或者幾十年,沉穩(wěn)、內斂以及持久的品位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仡檸啄昵澳切┮驎r髦、前衛(wèi)、另類而火爆的明星項目時,是否還會為其所吸引?當我們欣賞歐洲小鎮(zhèn)那宜人的環(huán)境、親切的尺度、平和的氛圍,或者游覽江南水鄉(xiāng),比如周莊、烏鎮(zhèn)、同里,留戀那些自然生長、樸實無華的悠閑寧靜時,我們是否會反思奢華是建筑的惟一價值? 建筑與城市景觀是集體意志的決定,是社會心態(tài)的反映,是國民經濟水平、文化品位和自我形象追求的綜合成果。我們無意指責某一開發(fā)商或某一設計師的覺悟與品位。在完成了城市建設與地產開發(fā)第一個階段的歷史使命后,整個行業(yè)完成了原始積累,城市建設也滿足了基本社會需求,無論是政府、建設方還是消費者,都應該更加理性地重新思考我們對建筑和城市的價值取向。一個地產項目,或者一座城市的價值要更多地依靠技術品質和文化內涵來進一步提升。 強勢的經濟勢必帶來強勢的文化。好萊塢、迪斯尼以及麥當勞是西方文化的三大法寶,但西式建筑文化對中國城市價值的影響恐怕遠比這三者的后果嚴重。建筑是“不動產”,是社會財富的積淀。這種集體自覺地建設西式文化的短視行為,將使我們在未來民族文化崛起后的城市改造中付出更高代價。 審美的取向是隨經濟與文化水平的提高而變化的。秦佑國教授曾用一條曲線說明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西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直至經濟達到一定高度,西化趨勢才會轉而下降。 我們不能設想未來五年或十年以后,中國的意見領袖們如張藝謀、聶衛(wèi)平、崔健、李敖等名流會以住在港督府、外灘小洋樓或者青島八大關為榮。他們不會退回到魯迅時代穿長衫,但肯定會找到一種適合于表達自己的,具有民族身份的居住表現(xiàn)方式,F(xiàn)代升級版的蘇州園林、喬家大院,北京王府也許是一種選擇,既有民族文化底蘊又具有現(xiàn)代生活舒適性。而這幾座京郊的中式別墅正在嘗試適應這批民族精英的口味。 建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載體,越是本土的就越是國際的。現(xiàn)代中國風不是簡單的復古,而是需要加入現(xiàn)代的生活理念,并應用最新的工藝材料和技術。日本同中國一樣,具有悠長的建筑文化歷史和成熟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但是日本形成了現(xiàn)代的日本建筑風格和現(xiàn)代的日本民居風格。而中國目前民族文化的建筑載體仍然是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雖然有很多項目試圖嘗試“唐風”,但仍未形成現(xiàn)代中國建筑風格和現(xiàn)代中國民居風格。形成現(xiàn)代中國風只是時間問題。中式現(xiàn)代建筑風格究竟什么樣并不重要,不同的開發(fā)商與設計師正在做出不同的嘗試?梢源_定的一點是這一天肯定會到來。 (作者為五合國際中國經理、主設計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