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盛大林:給中國8000億地下信貸一個合法的通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08:05 中國青年報

  盛大林

  一項由中國專家首次采用定量方法對地下金融現象進行調查的課題結果顯示,目前中國地下信貸規模已近8000億元,地下融資規模占正規途徑融資規模比重約1/3。(《中國青年報》12月8日)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由于這些資金在“地下”流動,游離于國家金融監管視野之外,不僅會嚴重影響國家的金融調控政策,而且容易發生不可預測的金融風險。

  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局面呢?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融資難。國有大銀行出于規避風險和提高效率的考慮,對中小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從來都是冷眼相向。而中小企業要發展壯大又離不開銀行的支持。尤其是迅猛發展的私營企業,對信貸的需求更是如饑似渴。大銀行都不貸款,怎么辦?只好求助于民間借貸,甚至非法集資、非法吸儲。二是國家的利率匯率管制把部分資金“逼”到地下。我國一直實行統一利率和固定匯率,而且長期以來存款利率偏低、貸款利率也太低,甚至出現“負利率”(即存款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的現象。于是,社會上的很多閑散資金不愿存入銀行,或黑市交易,或待價而沽,或尋機投機(比如炒房)。一方面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貸款難,一方面大量資金閑散在外,二者當然一拍即合。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依法“打擊”當然是個辦法,但這種辦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且不符合金融業發展的方向。最好的辦法,還是對癥下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一方面逐步放開利率和

匯率管制,另一方面改革金融業準入制度,比如,允許民間辦銀行等。

  從規避風險和經營效率的角度講,現有的大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放貸其實是有道理的。首先,對國有大企業貸款常常是行政命令,不貸不行;再者,給國有大企業貸款,即使成了

不良資產,也是“肉爛在鍋里”,但要是民營企業的貸款收不回,責任就大了。其次,任何企業都更愿意跟大客戶打交道,因為這樣效率高,這個道理很簡單。加上資金的價格很低,接待大客戶都已應接不暇,自然顧不上小客戶,遑論私營企業了。

  如果有了民營銀行,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國有大銀行的業務主要對國有大企業,民營小銀行的業務主要對中小企業或私營企業,可以說“門當戶對”。如果利率再放開,民間游資可以被吸納,銀企之間互利互惠,可以說“滿盤皆活”。更重要的是,民營銀行可以關門,即使某家民營銀行破產,也不會引起金融震蕩。主體分散,風險分散;既為民營企業松綁,又為國有銀行減壓;不但“收編”了民間資金,而且加強了金融調控力量……如此這般,豈不是“皆大歡喜”?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從10年前有專家提出允許民間辦銀行開始,民營銀行經歷了從萌芽到誕生的過程。幾年前,溫州就開始出現“地下錢莊”,爾后逐步浮出水面;2002年,浙江省臺州市成立了帶有民營性質的臺州

商業銀行;今年7月份,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浙江商業銀行宣布成立。但因民營銀行的設立,國家還沒有開政策的口子,民營銀行的準入還是一個禁區,這使得民營銀行生得曖昧、活得尷尬,這無形中大大制約了民營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同時,由于外資銀行開始搶灘中國,政策不清、身份不明、實力不強的中國民營銀行,更是處于夾縫之中。

  2006年,中國金融業都將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中國民營銀行的“通行證”不能再壓在箱底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6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