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藥品一變臉就漲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8日 17:26 紅網 | |||||||||
12月1日,第五十四屆全國藥品交易會開幕,10萬藥商云集重慶,競相推銷自己的藥品。在各展位,紅霉素、青霉素、感冒顆粒等傳統普藥已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包裝靚麗、名稱新奇的藥品。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普藥新做”在醫藥界已成為一股風潮,其最終結果是藥價滾雪球一般迅速上漲。(《燕趙都市報》12月7日) “藥品換包裝,加大配方量,價格就見漲。”這句順口溜,是老百姓對目前藥品一
隨著醫院藥品采購統一招標制度的推行,以及國家對制藥企業實行GMP認證,藥業市場的震蕩非常大,許多藥品的價格確實有所下降。一部分藥品降了價,利潤有所減少,藥廠自然會停產這些藥品。但藥廠老板可不是社會“慈善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們的本能,于是取一個更加本土化、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名字,請人設計一個更漂亮的外包裝,改頭換面之后,一種所謂的‘新藥’便閃亮登場了。制藥企業就是用這些伎倆,讓消費者霧里看花,欺騙了患者的雙眼,而這些藥品的療效往往是大同小異,或者根本沒有任何區別,真正是“換湯不換藥”。 事實告訴消費者,藥品換個“馬甲”,價格就猛漲。正如報道所言,東北某企業的紅霉素產品以往是100粒定價兩三元,但在改了包裝之后,僅30至40粒就賣到了7至8元,漲了10倍;去年底,江蘇省一藥監局查獲的某醫療機構使用假藥案中,原來一支僅為0.1元的肌苷注射液,被改成“次黃嘌呤核苷注射液”(商品名:星多克)后,價格達到36.32元,猛漲了360多倍。一位藥商更是爆出了驚人內幕,目前國內醫藥市場上的藥品,有1/3是“普藥新做”,但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新瓶裝舊酒”。 藥品一“變臉”就漲價,它不僅擾亂了整個藥品市場秩序,而且還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最為嚴重的是,全國每年因吃錯藥而住院的病人達250多萬,其主要原因就是一藥多名造成混亂。從這個角度看,則不僅僅是謀財無道,更是在為錢害命了。 要根治藥品屢屢“變臉”,首先政府加強市場監管,理順扭曲的價格機制;其次是盡快制定一部專門規范藥品名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名稱法》,從立法層面統一、規范藥品名稱體系,禁止隨意更改藥品名;第三,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的“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單純控制藥品“變臉”只是治標,相關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才是治本之策。 (作者:吳睿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