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養老金福利屬性弱化 公眾何來信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6日 17:28 大洋網-廣州日報 | |||||||||
單士兵 當前,中國社會已經漸然告別“多子多福”、“養兒防老”時代,對無數老百姓來說,今后,有一筆養老金,他們就能有了養命錢。而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搜狐新聞中心聯合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對僅靠養老金維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問題到底出在哪?在我看來,原因在于,本該賦含在養老金上的福利屬性,正在被弱化和消解。
養老金制度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可見,讓廣大老百姓平等和放心地享受養老金,實現老有所養,本身就是政府的責任。 日前,我國養老金缺口已經創下2.5萬億元的天文數字。為此,近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宣布,為與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相銜接,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對這次養老金賬戶改革,有專家是這樣比喻的,“這有點像把你左口袋的錢放到了右口袋里,反正都是你的錢。”可以想象,當老百姓面對“全部由個人繳費”這樣的現實,他們又怎么能不產生“以后養老,要完全靠自己”這樣的想法呢?他們又怎么能不懷疑,這樣的養老金制度實際上正在弱化和消解其作為社會保障功能的福利屬性呢? 一面是養老金的缺口越來越大,一面是養老金的福利價值的弱化,老百姓又怎么能不產生養老還得“靠自己另外攢錢”這樣的樸素的想法呢?而且,這樣的現實,恐怕也只能加劇他們對這一社保基金管理的不放心。比如,調查中,一些市民稱,“我寧愿每月自己在儲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養老保險。”這樣的尷尬現實,只能說明,當前中國的養老金制度,未能真正發揮社會保障的作用,自然也就很難取信于民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占中國人口總數60%的農民絕大多數都沒有加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之內;在城市,高達2億的像企業下崗職工、農民工、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以及自由職業者這樣的勞動力市場上的“游擊隊”,至少有一半游離于養老保險制度之外。作為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其覆蓋面如此狹窄,自然也就很難實現社會福利保障的意義,這樣也極大地消減了公眾對養老金制度的信心。 所以,當養老金的福利屬性被弱化和消解,面對龐大的養老金缺口,那些拿“自己的錢”來往養老保險賬戶里“充錢”的人,自然會感覺是“自己出錢,為別人養老”,感覺自己的養老金賬戶是“空的”,進而產生風險意識。于是,他們才會認為,“自己口袋里有錢,才不怕打雷下雨”,養老還得“靠自己另外攢錢”。而這樣的無奈心理背后,實際上是在表明某種社會保障機制的失靈,這也必然會給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穩定、和諧、協調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值得警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