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辦成了蛀京辦 抑制跑部錢進重在財務透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16:10 紅網 | |||||||||
日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談到對預算資金審計監督時指出:現在,各省市區、地級市甚至縣級政府都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有些駐京辦的主要目的就是跑“部”“錢”進。(12月4日《新京報》) 不可否認,各地駐京辦在促進地域交流和經濟往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個機構存在的首要目的一旦變成了“要錢”“要項目”的“跑部”機器,那么,我們就應該考
如今,“駐京辦”成了“蛀京辦”,“跑部錢進”成了駐京辦乃至更多“駐×辦”的公開秘密。他們一方面忙著“跑部”打探消息,看哪里有錢和項目,然后寫報告、找關系,靠非正常手段爭取中央財政轉移資金和財政轉移項目;另一方面又忙著尋求項目審批。因為他們心里清楚,京城的高官手中總是掌握著一些重大項目及審批權,在監督缺位的情況下,項目給誰、審批給誰時常取決于他們的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那么,如何爭取?地方政府不是想著靠自身發展,而總是寄希望于駐京辦的“跑”。如何“跑”?李金華一針見血地說:跑是一個足字旁,還有一個包,要帶包去跑。誰跑得多,部委情況了解多,就可能多獲得一些撥付款。長此以往,“駐京辦”成為“蛀京辦”也就不足為怪了。 由此看來,駐京辦之所以繁榮昌盛似乎也不難理解:一方面源于地方政府的“投機心理”,他們懶于在自身發展上下工夫,而總把希望寄托在“伸手討要”上,希望不勞而獲得到意外資金和項目;另一方面則在于中央部委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源分配不公。他們在進行行政審批的時候,缺乏透明、公開、公正的程序,一些部委個別人就能決策和決定一些重大項目的投資,這就給駐京辦的公關留下了漏子。一旦他們被駐京辦公關成功,那么,就難免陷入“指標給誰都是給,誰公關好給誰”的怪圈之中。這,不僅助長了駐京辦的腐敗勢頭,也極易觸犯法律、破壞行政審批的公平、公正。 筆者以為,要想徹底根治這股歪風,關鍵還得靠中央部委。試想,如果中央部委不“隨意”審批了,那些駐京辦“跑部”還有什么用呢?這就要求中央部委及相關職能部門:一、盡可能地增加項目審批過程的透明度,把財政審批過程制度化、程序化并置于陽光之下,讓駐京辦無機會公關;二、完善財政預算審議和公示制度,盡可能地減少行政項目審批和專向資金轉移,削弱個別高官的行政審批自由裁量權。政府官員沒有自由裁量權了,駐京辦的公關自然也就失去了意義。 從這個角度講,四川成都市青羊區堅持的一項政策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該區從去年開始,率先取消了領導財政批錢的“簽字權”,要求各部門用錢必須嚴格按預算執行。據了解,新政策執行以來,今年上半年該區不僅沒有追加一筆預算,還審減不合理預算編制支出4.2億元。試想,如果中央部委在項目審批時也能借鑒這一做法,你看“駐京辦”還會整天想著“跑部錢進”嗎? (作者:劉克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