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 2005向惟利是圖者說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 |||||||||
王義偉/文 在回顧這一年中國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時,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2005年的中國城鄉居民,對于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的忍耐,已經逼近極限。 2005年即將過去。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筆者相信很多從事新聞報道的同行,在回顧這一年中國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時,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2005年的中國城鄉居民,對于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的忍耐,已經逼近極限。 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登高一呼,向高昂費用背后的惟利是圖者說不的人,自然就成了明星。 這樣的明星數量不多,依筆者的標準,只有3個:一個經濟學家、一個政府高官、一個研究機構。 易憲容勇斗高房價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筆者看來,社科院知名學者易憲容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一方面,他勇斗房地產開發商,仗義執言高房價對中國經濟的危害,這是被消費者尤其是尚未買房的城鎮居民高度稱贊的;另一方面,他是搞金融研究的,他的很多觀點是以金融機構的穩定,甚至金融機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所以,他主張提高利率。這樣的主張既讓開發商心驚膽戰,更讓消費者驚恐不已。 盡管如此,易憲容仍然稱得上中國向高房價說“不”的第一人。 2004年7月30日,易憲容一篇“謹防房地產業要挾整個中國經濟的文章,震驚社會各界,成為他向高房價開戰的第一炮。到了2005年,易憲容進一步將矛盾對準地方政府,認為房地產暴利是地方政府對財富的掠奪。在關于房價走勢問題的大討論中,易憲容更是語出驚人,認為上海的房價應該下跌50%,北京的房價應該下跌30%。他還認為用不了幾年,老百姓就可以買得起房子。 易憲容的預言至今沒有實現,但是,由于中央政府的接連出臺的調控政策,加上以易憲容為代表的專家學者和輿論的呼吁,在整個房地產領域,開發商和消費者形成嚴重的對峙局面。開發商嚴守高房價,不肯降價;消費者捂緊口袋,不肯買房。這種觀望氣氛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2005年房地產市場的增長幅度全面下滑。另外,由于太過明顯的暴利,加上某些開發商的不當言論,房地產開發商遭到社會輿論的猛烈抨擊,形象一落千丈。 張保慶痛斥高學費 相信在2005年8月29日之前,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的知名度只能局限在特定的領域。這一天之后,他的知名度突然大范圍擴散,成為更加知名的人。 因為在這一天,張保慶公開點名批評了8個省市對國家助學貸款不那么重視的問題,引起軒然大波。張保慶也成了繼審計長李金華之后又一被媒體稱為“敢講真話而出名的高官。在這之后,張保慶繼續對高學費問題進行嚴厲的批評,相關言論被媒體廣泛報道和轉載。 張保慶8月29日在記者會上直抒胸臆的時候,已經快要退休,有媒體借此猜測這是張保慶的告別演出,因為快退了,所以說了真話。 這樣的觀點遭到張保慶本人的反駁,他說自己一直是講真話的。張保慶的辯白,我們姑妄聽之,但是縱觀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筆者認為,張保慶的表現,應該是“人之將退其言也善。 盡管如此,作為教育部的高官,能夠說出如此嚴厲的話語,實屬難能可貴。 中國的教育,著實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20年前,筆者考上大學。當時的大學生,沒有學費。不但沒有學費,筆者因為來自貧困的沂蒙山區,家境并不富裕,還在同學們的評比下拿到了一等助學金,每月20多元。 20年過去了,想必助學金早已不見蹤影了,學費卻是“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架式,讓一些困難家庭不堪重負。據報道,今年9月,一位考上河北大學的東北女孩子,為了省錢,兩天兩夜只吃了兩塊干饃,結果餓暈在火車上。還有比這更慘的,有學生因為繳不起學費、不愿意增加父母負擔,竟然選擇了自殺。 難怪我們的教育部長會如此憤怒。 學術機構否定醫改 一個富有的家庭為了拯救病患的生命,在短短的60多天內,花掉了500多萬元的醫療費。這是2005年醫療衛生界發生的最具轟動性的新聞。有人為此發表文章說,富人從此也怕了醫院,窮人就干脆等死。 伴隨著經濟改革開放的過程,看病難、看病貴成為城鄉居民的心頭之患。在貧窮的農村,農民患了重病無錢醫治,在家中等死,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新聞。 2005年7月29日,中國青年報刊發一則新聞,新聞稱,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參與的一個研究課題即將發布報告,該報告認定:現在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中國青年報的報道,立即引起轟動。之后,“醫改不成功成為一個被廣泛接受的觀點。 迄今為止,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內的相關機構并沒有公開發布這個報告,但是筆者認為,有關人員能夠將這個觀點向新聞界透露,已屬難得。 在大轉折的關頭 若干年后,人們會發現,2005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轉折的開始。因為這一年,由房價、學費、醫療費折射出的社會矛盾,前所未有地、大范圍地以一種激烈的社會輿論的方式表現出來了。 這實際上是對中國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一次大反思。也就是說,以前奉行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指導思想,越走越艱難了。公平優先,事實上得到了絕大多數城鎮居民的認同和推崇。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如何在公平的前提下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如果在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保護我們的環境,這條路更加艱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