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拆建立個規矩如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07:59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王慧敏 ●不停拆建的背后,有的是追求奢華,有的是因當初規劃不當,有的是為了牟取暴利……但不管哪種原因,客觀結果都是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前不久,南方某市實施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城市爆破拆除,16棟9層以上的樓宇頃刻間變
16棟樓宇為什么要同時拆除?報道語焉不詳。 這座城市開埠,不過短短20多年。也就是說,被拆的樓宇建起至今,頂多也就是20多年。總不至“隱患”到了要一夕拆除吧! 那又是為什么?會不會與城市改造有關呢? 這些年,房地產開發可謂突飛猛進。從南國到北疆,從中原到西陲,到處腳手架林立,樓宇如雨后春筍般噌噌拔地而起,且越蓋檔次越高。有的樓房蓋起也就二三十年時間,有的甚至只有十幾年,就又被新的樓房所取代。走進居民區,到處是醒目的“拆”字。我們在贊嘆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有沒有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的社會財富真的到了用不完的程度?有沒有造成資源浪費? 上世紀80年代初,我的單位的周圍還是一片農田。后來,農田漸漸變成了家屬區。現在,這些家屬區又正在被一棟棟豪華的寫字樓取代。每看到又一棟樓房轟然倒地,我的心都會“咯噔”一下,又有多少噸的水泥、鋼材、磚瓦、裝修板變成了垃圾?這些樓房本可以再用很多年呀。這是多大的浪費!再說,這么多的垃圾可怎么處理? 城市如此,農村也不甘落后。以長江三角洲為例,改革開放以來,已出現了三次建房熱潮。“青磚黛瓦馬頭墻,肥梁胖柱小閨房”的江南民居早在80年代初就被兩層或三層樓房取代。現在,人們已不滿足這種樓房了,開始建西式小別墅。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家在蘇南農村,畢業快20年了,他給我的感覺是一直忙著在老家建房。前段時間他來電話說,正張羅著借錢再造新居。我問他有沒有這個必要,他苦笑著說:“沒法子,老爺子要建。說周圍人家都建了。不建,村里人會笑話。” 不停拆建的背后,原因可能很多:有的是追求奢華,有的是因當初規劃不當,有的是為了牟取暴利……但不管哪種原因,客觀結果是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凡到過歐洲的人都知道,那里的樓房遠沒有我們的氣派,不少老房子,厚厚的青苔覆在顏色斑駁的石墻上,這些房子大多都有幾百年了,但還住著人。 在歷史的長河里,我們只是過客,這天地間的一切,并非只屬于我們。我們走后,子孫們還要一代接一代在這里繁衍。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大手大腳、暴殄天物。 當然,我說這些,并不是一味反對拆建。馬上就要房倒屋塌了,還硬撐著,那是要出人命的。房屋拆建,要統籌規劃,不能說有了錢想怎么拆就怎么拆,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應本著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原則去進行。建議給拆建立個規矩,譬如:什么樣的房子可以拆,什么樣的不可以拆,多少年后可以拆……這樣,既提高了生活質量,又節約了資源,豈不更好? 《人民日報》 (2005年11月28日 第十三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