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溺愛出口與雙循環困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7日 17:3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特約研究員 柴青山

  當前,中國的“雙循環”問題,已日益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所謂“雙循環”,就是從國外輸入原材料及半成品,加工后主要輸送到美國等發達國家;而資金從國外流入中國后又主要投資在美國的現象,稱之為“雙循環”。由于內需不足、外向型經濟發展蓬勃,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去年,9.5%的GDP增量中,僅凈出口就帶動了3.6個百分
點。在外需成為經濟發展引擎的同時,國內外經濟領域的矛盾也更加清晰地暴露出來。

  “雙循環”之病源

  這種“雙循環”現象某種程度上是中國涉外經濟政策所隱含的矛盾從量變到質變過程中的反映。出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引進技術的目的,我國一直以來采取鼓勵外資的政策,盡管在部分環節對外資還有一些限制,但從總體上說外資所享受的優惠仍然明顯優于內資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

  這些政策確實為中國引進了資金、市場、技術和管理經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但隨著內資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逐年壯大,給外資以“超國民待遇”做法所帶來的弊端也日益突顯出來。一是擠壓內資的生存空間,迫使大量內資企業通過種種渠道將身份轉換為外商投資企業,并進而通過“兩免三減半”導致國家稅收大量流失。

  二是我國企業的關聯交易非常頻繁。其中最突出的關聯交易,一種是稅收優惠已到期的外商投資企業通過頻繁的內部生意往來將成本轉嫁到自己身上,將利潤轉移到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身上,從而導致我國出現外企普遍虧損,但外企家數及投資規模卻不斷擴張的怪現象。另一種是內資企業與境外設立的殼公司之間頻繁發生關聯交易,以便達到逃稅、逃套匯以及規避外匯管理的目的,并借此將資金留在境外后再以資本金名義匯入,以便設立更多的假外商投資企業。

  三是外商投資企業以國內低成本的環境污染及廉價的生產要素(比如缺乏足夠保障的勞工)為優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并據此獲得了超額利潤或有利于國外消費者的競爭性價格的下降;但與此同時,我國不僅付出了環境保護的代價及勞工的應得利益,還面臨著越來越頻繁的國際協調的壓力。以巨額貿易順差為例,美國等發達國家往往借題發揮,要求中國將人民幣升值20%以上,否則將給我國產品以高額的懲罰性關稅。實際上,在我國的出口及進口商品總額中,外商投資企業的比重均已達到60%左右,也就是說外企不僅拿走了巨額利潤,還取得了多數貿易盈余。

  隨著國際產業分工的進一步調整和深化,如果我國的涉外政策不作相應的完善,估計國外消費者今后還將坐享其利,而我國則在貿易順差、人民幣匯率及國際原材料價格等方面繼續承受國外的批評。弊端之四是大量資金流入我國,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外企的貿易盈余、與外企生產經營相關的外債、通過境內外地下錢莊購入外匯的假外資,以及與民企外資化相關的上市融資等,均給國際收支及人民幣匯率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內外加壓人民幣

  “雙循環”現象一方面導致我國環境污染、土地短缺及勞工保障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外來投資、外貿盈余以及與前兩者密切相關的顯性或隱形外債大量流入境內,導致國際收支連續數年處于大幅順差的狀態,加上升值預期和羊群效應持續發酵,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升值壓力一直得不到有效化解。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的對外影響力與日俱增,能源及原材料進口需求成為國際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出口產品則成為國外反傾銷的首要對象。僅今年1-9月針對我國的各類貿易摩擦的涉案金額就高達8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1.1億美元增長超過了7倍。最近幾年我國氧化鋁、鐵礦石、鋼鐵、煤炭需求已占全球總需求的25%-30%,水泥更高達40%。由于礦產資源貧乏,需求的快速增長難免會推高國際價格,使中國的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在資金流方面同樣存在被人質疑的矛盾,即一方面國內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外來資金,包括直接投資、外債及短期貿易融資等,但另一方面結售匯順差形成的外匯儲備增量卻不得不投往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成為維持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及推低中長期美元債券利率的重要力量之一。

  放棄“撈偏飯”

  提及外企的貿易盈余,我們就不能不專門談一談加工貿易問題。2002-2004年,加工貿易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比重已達到50%以上。在全球產業鏈中,加工貿易企業更多地是處于跨國公司經營鏈條中的生產加工環節,企業利潤最豐厚的一塊——產品品牌、研發及銷售服務環節均牢牢地控制在境外母公司手中,境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限,所賺取的加工費微薄,但卻大量消耗了能源和原材料,影響了我國涉外經濟關系的平衡。在加工貿易中,問題相對較多的是“三來一補”,實際上就是“撈偏飯”。這類企業實際上僅僅是境外企業設在境內的一個加工車間,屬于非法人經營主體。它們的主要收入是加工工繳費,一般按產品出口價值的10%左右來核定。在稅、費負擔方面,“三來一補”企業免征

增值稅,所得稅也僅按工繳費總額的5%來征收,稅務負擔很輕;但與此同時,企業還得按工繳費收入的8%-20%向中方商務單位繳納管理費。這些管理費成為地方政府,主要是區、鎮、村政府財政的一項重要收入。這種利益分配機制對國家稅收的侵蝕較大,導致部分地區“吃偏飯”,市鎮建設及干部收入遠遠好于全國其他地區,但國家財政及大量流入的外來勞工卻獲益較少。另外,加工貿易企業大進大出的特點,也是導致廣東、江蘇貿易規模很大,但貿易順差特別是內資企業創造的貿易盈余遠小于浙江的主要原因。

  溺愛出口之禍

  在對外貿易方面,除了中央政府制定的

出口退稅政策外,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土政策來刺激當地的出口,包括行政考核、出口貼息及政治上的一些優惠待遇等。這些政策的主流是好的,但如果過分看重出口貿易以至于忽視內部市場及內部需求的培育,那就難免會產生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與此同時,如果我們不拉大不同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差距,不更加重視擁有自主
知識產權
產品的出口,抑制環境污染型、能源消耗型產品的出口,那么,我國在對外貿易及國際產業分工中將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以及能源價格上漲的問題也會一直困擾著我們,以至最終會損害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力。另外,國內企業為了完成外貿出口的考核指標,在政府貼息及出口退稅的支撐下,采取互相壓價的辦法,也會損害生產企業及勞工的應得利益,并導致國外更多的反傾銷調查。

  調整涉外經濟政策

  要解決上述種種問題,就必須適當調整涉外經濟政策,包括降低乃至取消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以及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等。在利用外資方面,我們應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強對外資產業和區域投向的引導,盡快拉平中外資企業的稅務負擔,并大力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的勞動保護和養老保障。我們要繼續發展加工貿易,但與此同時更應著重提高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國內配套能力,并對“三來一補”的貿易模式盡快加以規范。只要刺激內需的政策得以真正落實,涉外經濟政策及時得以適當調整,中國的經濟發展就會更具潛力,對外經濟關系及國際收支就會逐步恢復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所承受的壓力也會得以有效緩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