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中國式崛起:長期的和平發展與公平的和諧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16:21 新華網

  新華網11月24日消息 《學習時報》第312期刊登文章,說明中國未來長期的發展戰略是對外和平發展,而和諧發展的首要任務,應當是構建更趨公平的經濟利益關系。全文如下:

  在經歷了多年“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開放探索后,中國在實現崛起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踏上了思維理性和目標清晰的發展新道路。

  中國未來清新的發展藍圖和發展準則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拉開了漸進式改革的序幕。真正開眼看世界的國人,奮發圖強,銳意進取,果敢放棄了計劃體制,開始了探索構建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結合的“特色實踐”。世界近代以來的歷史反復說明,一個后興大國的崛起,往往導致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動,甚至引發世界大戰。這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后興大國走了一條依靠發動侵略戰爭打破原有國際體系,實行對外擴張以爭奪世界資源的道路。歷史進入21世紀,東方大國的崛起之勢,自然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國際上有各種肯定和贊揚的評價,如不同于“華盛頓共識”觀點的“北京共識”隆重提出;但也有不負責任的猜測和攻擊,“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也不時交替登場。在國內面對改革發展中的問題,也有種種公開和私下的討論,有善意的建議和憂慮,也有過于偏頗的激進批評和放棄改革方向的某些錯誤論調。融進國際社會的中國在獲得越來越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難題。

  在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關鍵時期,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十六屆五中全會擬定了中國的新戰略和新模式,為未來確立了更加清新的發展藍圖和發展思路。

  堅持發展的硬道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五個統籌”和“六個必須”的發展原則,體現了歷史經驗的總結和人類文明的傳承,把握了國內發展的階段特征和世界發展的變動趨勢。這樣的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才是靠得住的發展,才是能夠長遠的發展,也是對子孫萬代負責的發展。這是中國進入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后,五年規劃制定理念的一個重大調整和歷史跨越,它表明中國執政黨把科學發展、自主創新、完善體制、社會和諧放在了非常突出的重要位置上。

  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對外和平發展是未來長期的發展戰略,因此,特別需要關注世界經濟的平衡有序發展。具體包括:要尊重各國發展模式的多樣性,推動各種發展模式之間的優勢互補;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和涉及世界經濟發展全局、各國共同利益重大問題的對話與協調;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形成良好的國際經濟貿易體制和規則;完善國際金融體系,增強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發言權,提高國際社會預防和應對危機、維護金融穩定和促進發展的能力;加強南北對話,著眼于逐步建立長期、全面的新型南北合作伙伴關系,在互利互惠、取長補短中實現共贏。完善發展援助機制,鼓勵更多發展資源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歷史已經證實并將繼續驗證,只有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的發展才是持久的牢靠的發展,也才是既有利于中國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國人民的發展。

  對外和平發展,首先要求中國要把自己國內的事情辦好,創造國內和諧發展的局面。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穩定和諧,就有助于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就有助于從容不迫的改革開放,就有助于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就能擔負更大的國際責任,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科學發展是發展的“中心”,對外和平發展,對內和諧發展,是“兩個基本點”。和平與和諧發展是唇齒相依、良性互動的關系,兩大方面的統籌協調,缺一不可。它是中國未來發展的理性“路線圖”和需要牢牢把握“硬道理”,是回應“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莊重宣言。

  和諧發展期盼更趨公平的經濟利益關系

  實現和諧發展,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破解許多難題,五中全會“建議”已有規劃和要求。當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務,應當是構建更趨公平的經濟利益關系。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迅速發展,中國貧困現象已大幅下降,從整體上已經進入“小康”社會。目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000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從國際經驗來看,這是一個機遇與風險并存的關鍵階段。拉美國家因“馬太效應”和“蛋糕”分配不均累積的問題,造成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汲取。中國在社會財富急劇增長的過程中,利益階層與弱勢群體同時出現,貧富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凸顯。不少經濟學家的實證研究已指出,盡管再分配計劃有可能降低經濟效率,但如果平等是一種社會產品的話,那么它是值得購買的(保羅·薩繆爾森),再分配的漏泄加總應該是很小的(阿瑟·奧肯)。政府的責任是要努力發揮公共政策效應,防止出現貧富懸殊、失業人口增多、城鄉和地區差距拉大等問題,特別是要避免不可接受的不平等(或重大的效率損失等)極端情況。

  目前造成社會公平失衡的關鍵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一部分小群體“官商勾結”,借助權力資源、規制缺欠、政策漏洞,以最短的路徑、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實現了財富的積聚,占有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完成了原始積累。其中不乏侵吞國有資產、走私販私、偷稅騙稅等嚴重違法行為。第二,一部分具有自然壟斷特點的行業改革嚴重滯后,憑借壟斷、半壟斷的資源和上游產品,向社會提供高價格的公共服務,嚴重侵占國民的消費剩余,獲取不正當的高額利潤,而由少部分人和小群體穩定地分享極不合理的壟斷利益。第三,一部分掌握公共權力的國家公職人員或部門,利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并存的體制弊端,靠行政權力壟斷牟取個人或部門私利,把行政審批和經濟運行變成了尋租腐敗的溫床,把公共權力變成了少數人和個別部門換取利益的“搖錢樹”(吳敬璉)。可以說,老百姓意見最大的問題也基本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對內和諧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致力于經濟發展的努力和決心不能變,在經濟領域對經濟組織仍需保持提高效率和績效的要求。但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干擾了市場經濟秩序,違背并破壞了要素的市場配置和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危及公平、公正的社會價值,造成了經濟利益關系和社會的嚴重不和諧,損害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聲譽和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民群眾對改革的預期。

  對內和諧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要尋求一種治國目標與治國過程統一的重要戰略思想,重點要發揮政府的調控功效,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趨公平的利益關系及其統籌協調機制,目的是讓百姓能夠切實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存在的某些不和諧和不公正問題,尤其是經濟利益關系的矛盾與沖突,盡管原因很復雜,但根源于體制和機制的不和諧。所以,妥善協調與正確處理各種經濟利益關系,改進和創建新的工作方法很重要,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更重要,更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意義,也更需要我們拿出氣魄、決心和行動來推動。宏觀調控的實踐表明,協調經濟利益關系的體制障礙仍未消除,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具有迫切性。

  更趨公平的經濟利益關系期盼政府體制和機制創新

  新的發展模式表明,在中國改革發展的戰略布局上,“十一五”發展規劃將動員和運用更多的資源和力量來協調經濟關系,特別是將重點加強公共經濟政策的調整、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完善經濟利益關系的調節、激勵、約束、保障、訴求機制。這是與百姓有切身利益關系的大事,宜創造條件,扎實推進。具體來講,以下問題需要重點研究:

  其一,完善經濟利益關系的調節機制。建立和完善公共預算制度,加大財政對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等社會領域和基層公共服務的轉移支付力度,彌補遺漏和欠賬,推動社會和基層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完善扶貧開發的政策,加大全社會扶持貧困群眾的力度,探索和推廣“定點”、“對口”、“交通”、“教育”、“科技”、“信貸”、“易地”等扶貧開發的有效辦法,努力減少貧困人口。加強對農村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放寬中小商業銀行的條件,鼓勵創辦面向農村和中小企業的民營金融機構,完善資金融通渠道。發揮稅收政策的杠桿調節作用,逐步開征財產稅和遺產繼承稅,完善

個人所得稅,調整稅收起征點,調節過高收入,規范整頓不合理收入,嚴厲打擊非法收入,對發達地區和特殊行業稅收分成的比重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其二,完善經濟利益關系的激勵機制。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和完善激勵型的公共就業服務及培訓體系,降低和放寬農民工就業門檻及條件,鼓勵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多種形式的就業,建立健全創業和再就業援助基金及稅收鼓勵政策。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抓兩頭帶中間,保護合法收入和私人財產的安全。在國有單位,建立健全按要素和貢獻參與分配的政策,探索上市公司和高科技企業適當的

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對非國有單位,完善勞動契約和集體合同,逐步推行最低工資制,支持工會代表工人向企業雇主索取適當的勞動剩余,加強對工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其三,完善經濟利益關系的約束機制。加快調整規制,對具有壟斷和公用事業特點的行業,實行分拆或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壟斷。對國有資本壟斷和控股特殊行業的收入分配,要有階段性的最高標準限制。國有資本集中進入關鍵領域,縮減政府在競爭行業的投入,為民間資本提供空間。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盡可能引入市場機制,完善政府采購和各種招投標制度及程序,消除不正當權力參與社會資源的配置過程,發揮市場作用。規范市場秩序,加快征信體系和信用制度建設,嚴格監管市場主體。提升審計功效,監督、規范政府和國有企業的經濟行為。加強個人收入信息體系建設,建立規范的

公務員收入管理體系,強化對分配結果的監管。發揮紀檢、監察、司法、輿論的力量,建立嚴密的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制度體系,在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理順、劃清政商界限。

  其四,完善經濟利益關系的保障機制。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線的標準,擴大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重點解決低收入階層的失業、醫療、養老等問題。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負擔,加快建立切實可行的社會保障。重點圍繞征地拆遷、企業改制、工人福利、農民工工資等社會熱點問題,加強經濟利益協調的協商對話制度和沖突解決機制的完善。提倡發揮道德力量的社會三次分配,從制度上鼓勵人們和企業積極參加社會捐贈、資助或創辦慈善組織,扶貧濟弱,拓展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空間和對弱勢群體的支撐。制定社會救助法,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專項基金,努力發展社會救助事業。

  其五,完善經濟利益關系的訴求機制。政府要建立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涉及百姓自身利益的信息發布制度,完善公民對重大決策的參與機制,保證公民的知情權、話語權、申訴權。完善信訪制度、行政復議制度和國家行政賠償制度,建立和完善受損的弱勢群體權利保護和法律援助的長效機制。發展社團、行業組織、中介組織和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充當各種經濟利益的訴求代言人并發揮協調作用。嚴格對特殊行業產品價格的監管,建立周密的磋商、聽證和公示制度。(作者:張占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