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競爭受制約 資源型工業應向優勢地區集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3日 13:30 中國產經新聞 | |||||||||
CIEN記者嚴娟娟 北京報道 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近日發布的《2005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2006年展望》中預測,預計我國全年GDP增長9.2%,將延續保持較快發展的趨勢。在我國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這種資源高消耗的增長,給我國的資源工業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有關專家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即將到來的“十一五”時期和今后相當
資源供給壓力 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曾經出現過煤炭和電力相對過剩的情況。這種相對過剩給人們一種錯覺,以為我國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從此也告別了短缺。在這種背景下,對煤炭生產實行限產壓庫的方針,把煤炭產量控制在10億噸以下;對電力工業,嚴格控制新建電廠。但從2001年開始,又重新出現了能源短缺的局面。 “這種局面的出現既與經濟增長的周期性變化有關,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人均占有的能源資源少,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能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將是長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對CIEN記者表示。 針對我國近期,特別是2002年來的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使我國的經濟增長受能源和其他重要資源的壓力日趨加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國正進入一個工業化階段資源需求上升最快的時期,處于“開足馬力爬坡”階段;二是我國13億人進入工業化社會所消耗的資源規模是前所未有的;三是我國資源的利用率不高,且浪費驚人;四是我國雖然資源豐富,但在許多資源稟賦上處于劣勢,人均擁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雖然我國目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節約優先、增加供給、優化結構等,但從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趨勢來看,資源供給的壓力只會有增無減。”劉主任說。 據有關部門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量的最大值應當控制在28億噸標準煤以內,年均增長率不超過3%,人均能源消費量為2噸標準煤,比2004年增長近50%。 “盡管國家提出了‘到2020年能源利用率將提高20%’的目標,但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我國的資源儲備,顯然缺口還相當大。”中國投資協會秘書長張漢亞說,“國內能源生產量與消費量之間的缺口約3億噸標準煤,將主要依靠進口石油解決,到那個時候,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這將是對我國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的一個嚴峻考驗。” 集群化發展趨勢 一邊是高速的工業化步伐,一邊是不可再生能源和生產資料的高消耗和供不應求的壓力,我國的傳統工業面臨著轉型,經濟增長模式也急需轉型。 從2002年新一輪經濟增長起,傳統的“低成本競爭”增長模式受到了來自于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能源和其他重要資源、環境約束力顯著加大,新增長點引致的外延擴張空間縮小,金融風險的增加以及貧富差距擴大的負面影響,“一個需要面對的現實是,一個延續了20多年的增長模式將面臨著實質性的轉變。”劉世錦副主任對CIEN記者表示。 “增長模式的轉變,就必須要實施資源節約戰略。”劉世錦說,“要想資源節約戰略有重大進展,關鍵是發揮好‘價格’和‘政府’的作用。”他指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資源浪費和誤置現象,以及能源和高能耗產品的大量生產和出口,就是因為我國資源的價格過低和政府的社會管制作用的相對缺失。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趙振華教授也認為,價格和政府控制不到位,是高能耗的主因。“我們不能走我國傳統工業化老路,也不能走西方工業大國的發展模式,我們要走一條新型的工業化道路。”趙教授主張為我國資源建立一個合理的價格機制,以市場機制來實現一種節約資源的新型工業發展道路。 呂政所長建議:“鑒于我國資源儲備的現狀,我國應在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將資源型工業向優勢地區集中,向大型企業集中。”他指出,今天在強調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生產要素的集中化趨勢。以較少的國土面積,實現產業積聚,可以大大提高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 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元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也指出,我國資源型工業集群發展將成為一種趨勢。他說:“推動龍頭型集成創新,形成產業集聚,將有效實現資源共享和節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我國工業化健康快速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