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官員竟然拿著洗浴中心的100張發票讓企業報銷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14:03 人民網-江南時報

  10月20日《每日新華電訊》上的一條消息說,鄭州市委托民間機構于近日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當地企業用于與政府部門“搞關系”的非正常支出,比去年幾乎翻了一番。所謂“非正常支出”,包括請吃飯、接待檢查、送禮、送紅包、報銷政府人士拿來的單據、地方“土政策”收費、強行攤派、亂罰款等等,有官員竟然拿著洗浴中心的100張票讓企業報銷。

  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在解釋中國人為什么勤勞卻不富有時,把原因歸結為中國的制度機制不利于市場交易,人們的相當一部分勤勞對沖了制度成本所致——與“中國人勤勞卻不富有”對應的一種現象是“中國許多企業富有而不慈善”。何以“富有而不慈善”?似乎也可從“過高制度成本”中找到原因:企業與政府交往要耗費過高的“關系成本”,這種外在成本讓企業產生的“被剝奪感”,耗散了企業內生的慈善自覺和道德責任,外在的表現就是,對慈善事業并不熱心。在中國辦好一家企業非常不容易———這是中國企業家一起聊天時常常發出的感慨。是啊,由于諸種制度的不規范,與個人、同行、銀行、商業組織交往時要耗散大量的交易成本,這其中,最高的要算是與政府部門交往時耗散的“關系成本”:雖然《行政許可法》早已實施,但在調整政府與企業關系上,諸種潛規則起著實際作用,吃拿卡要現象越往下越普遍,土政策、小官僚、亂收費、瞎攤派等非制度因素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

  確實,與社會有一種共生的價值關連,企業會產生一種天然的社會責任意識,通過慈善報恩社會———但這種道德感的實踐表達要有一個前提,就是企業要滿意于自身的生存狀態,即感覺“辦好一家企業并不是很難”———如果一切都按紙面上的制度規范辦事,那么一切都可以預期,辦企業自然不會“非常不容易了”,反之就會產生強烈的“被剝奪感”。

  針對中國企業慈善不足的現狀,如今政府正以“企業公民”的理念動員企業參與慈善事業,讓企業這個共同體像公民一樣履行“社會責任”。很顯然,“企業公民”的定位,更多是從責任來說的——但我們別忘了,公民理念的首要價值是權利,責任是從權利推演出來的:一個公民,首先是一個權利的綜合體,然后才是責任。同樣,“企業公民”也是如此,我們要想讓一個企業像公民那樣履行社會責任,首先要在權利保障上讓企業有“受惠感”,而不是與政府部門交往中時時感受到“被剝奪感”。

  正如很難有“制度底氣”指望一個有著被剝奪感的公民講公共道德一樣,企業同樣不會產生社會責任意識!瓣P系成本”的存在并增長,表征著“企業公民”權利的弱勢。以完善慈善制度來引導中國企業的慈善行為———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般的制度反思,我們需要有更廣闊的制度反思視野。

  曹林,青年雜文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