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教育主導權之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01:49 第一財經日報 | |||||||||
郭繼豐 劉國光在《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經濟研究》2005年第10期)的論文中指出:“當前理論經濟學教學與研究中,西方經濟學的影響上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地位被削弱的狀況令人堪憂。”文章認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都屬于政治經濟學,應該確立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基礎的一元化經濟學教育,改變現在經濟學教育的
正如劉國光分析的那樣,具有留學背景的經濟學家們,在努力推進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推廣與運用。這不僅可以從近年的主流經濟學家與非主流經濟學家之爭中可以看出,同時也可以從經濟學家之間的相互評論中看出。 郎咸平在對鄒恒甫的評論中說:“鄒恒甫教授是研究宏觀經濟學……學問非常扎實……他現在又投入很大精力在中國辦教育,這也是非常不簡單的。”林毅夫曾對世界銀行的人說:“改革開放以來,對中國經濟學教育做得最多、貢獻最大,沒有人可以與鄒恒甫相比。” 鄒恒甫在《張維迎是九流經濟學家,林毅夫算三五流》的采訪中談到,“我把世界上一流的師資領進國內,把最好的原文版書籍引進國內,就是為了把學子從迷途中引出來……從北大到武大到中大,他們就是喜歡用高鴻業編的《西方經濟學》,和張維迎編的《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真是誤人子弟!” 周其仁在《在1979年讀顧準》一文中說:“很讓我感動的是如下記載:‘他把自己遭到的不公平待遇和古今中外歷史上的事件作了比較之后,心情變得冷靜而充滿理智,對自己反復多次長期身處逆境,并不怨天尤人,處之泰然。’……他把馬克思的著述當作科學、而不是當做教條或打人的棍子來對待……” 薩繆爾遜《經濟學》把馬克思的經濟學作為其內容的重要構成,蔡元培提出了“兼容并蓄”的辦學思想。如何按照歷史的邏輯、與時俱進地構建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經濟學理論框架,顯然是擺在中國經濟學家們面前的首要任務。 禽流感與全球經濟 人類不僅面臨社會本身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威脅,同時也面臨自然界的危險。從SARS,到東南亞國家的海嘯、美國的新奧爾良颶風、巴基斯坦等國的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現在的禽流感,這些威脅都說明,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謝國忠在《過度恐慌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崩潰》一文中指出:“雖然現在禽流感仍未被證實可以人傳人,但恐懼早已在人們之間蔓延。”“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及媒體過度渲染禽流感的威脅,恐懼的因素正在影響金融市場,已經對全球投資心理產生影響。”“而禽流感疫癥暴發會引發市場恐慌,繼而引致跨境資金流動的風險溢價大幅上升,屆時國際資金流動受阻,可能引發環球經濟市場崩潰。地產泡沫、貿易失衡等全球經濟失衡的弱點,將完全暴露。” 亞洲開發銀行預測:“致命的H5N1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所導致的人類流感疫情,不僅會令許多人喪生,還將令亞洲的經濟增長停頓并大幅減少貿易。”“疫情產生短暫的心理沖擊,需求僅在兩個季度里受到嚴重影響,導致2006年亞洲生產總值(GDP)下降約2.6%。”“需求持續四個季度受到影響,導致亞洲GDP減少6.5%,很可能連帶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并使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減少14%,金額達2.5萬億美元。” 而溫家寶總理11月17日說,中國2003年戰勝了SARS疫情,“這就啟示我們也一定能夠戰勝正在發生的禽流感疫情。” 《中國生產力發展報告》揭示發展危機 由溫家寶總理主持、歷時近三年打造的《中國生產力發展研究》報告11月17日出爐,并由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國資委、財政部等各部委聯合在京發布。報告指出,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會保障三大領域潛在的危機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尤為突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壽波認為,衡量一個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標志是本國能源供應是否依賴外國以及依賴程度。研究表明,一個國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應安全為主的局面,石油凈進口率絕對不應超過50%,超過50%就屬于石油供應不安全,理論上應該控制在30%以內。然而,中國自1993年以來,凈進口石油依賴度從0.45%飆升至11.5%。而且,按照中國進口石油的速度預測,到2010、2015 和2020 年,中國石油凈進口率下限將分別達到54.4%、57.4%和59.7%。能源危機可能隨時爆發。 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劉作舟稱,中國的基尼系數超過國際警戒線, 2000 年為0.458,2004 年接近0.5,已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并以每年0.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提升,中國貧富差距未來10年還將繼續拉大。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轉型必然伴隨經濟和社會問題的凸顯。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美國同樣面臨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關鍵不在于問題的存在,而在于我們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中美經濟摩擦降調 摩根大通中國市場部主管李晶認為,2005年第三季度,中國貿易順差、美國的貿易赤字分別創新高,但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2006年會降低。隨著原油等大宗貨物進口的增加,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將自然回調。 謝國忠在《出口決定中國經濟表現》中認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依賴關系得以維持全球需求,盡管這兩個國家都存在著巨大的不平衡,但需求仍然顯得很有彈性。” 根據李晶和謝國忠的判定,中美在貿易上的摩擦也將會隨著中美經濟的發展不斷化解。而這一判定似乎暗含著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假設,即市場經濟會自動調整各種供求關系,使得市場出清并達到均衡水平。 但是,市場本身存在著缺陷,為政府干預市場彌補市場缺陷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在中歐、中美紡織品貿易存在摩擦的情況下,經過協商與談判,從制度安排上尋求雙方間的均衡,實現多方共贏,還是值得更加關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