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北京之行平而不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9日 14:46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 王文峰 11月19日,美國總統布什來華訪問。應該說,中美對此次訪問的成果都有現實的預期,雙方并不期待會在某些議題上有重大的突破。 這一方面是因為中美關系目前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并沒有雙方急需處理的重大問題
總的來說,對于近年來不斷走向成熟的中美關系,已經不再需要通過首腦訪問的方式來造聲勢提人氣。與以前相比,人們對這種訪問更能夠以平和的態度去看待了。 但是,布什的此次訪問并不是全無看點。仔細回想一下,很快就要過去的2005年,對于中美關系來說,并不是風平浪靜的一年。從年初開始,美國國內就掀起了一場對華政策大辯論,主題是美國應當如何應對一個崛起的中國。其間,美國應當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加以防范,不僅要在經濟上把中國當成主要對手,而且要為中美間可能爆發的軍事沖突做準備。這樣的論調此起彼伏,不絕于耳。而且這種聲音不僅來自輿論界、學術界,也來自美國政府內部的軍情部門。與此同時,布什、賴斯等美外交的最高決策者也在重新思考對中國以及兩國關系的定位。在地位上強調中國和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在性質上則突出中國未來走向以及中美關系發展的不確定性,先后提出了“中國是國際政治中的新因素”、“中美關系是復雜的”等多種新的說法。對于美國對華戰略的解讀,外界也在以往遏制加接觸、融合加防范的基礎上,又加了所謂“兩面下注”的內容。 從美國國內的環境來看,今年以來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在對華政策上沉寂了多年的美國國會重新活躍起來,在中國問題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年初起,新開張的第109屆美國國會就在中美經貿議題上頻繁采取動作,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中國的強烈不滿,并對布什政府構成很大壓力。 國會對華態勢的變化,與美國社會的變化密切相關。近年來,美國社會在對華態度上出現了一些新現象。比如,原來作為維護中美關系大局中堅力量的工商界,由于在與中國的經濟交往中利益發生變化而出現分裂。其中中小企業受中國進口產品沖擊較大,紡織等行業幾乎難以為繼;微軟等高新技術和娛樂產業又認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讓它們蒙受損失。此外,美國社會中以工會和極端宗教勢力為代表的左、右翼利益集團,在很多議題上對中國橫加指責。再加上“中國威脅論”的不斷炒作,這種大氛圍,使大批美民眾認為,中國不僅在經濟上對美造成沖擊,而且在安全上對美構成威脅,價值觀上也與美對立。許多利益集團發動基層民眾向國會施壓。目前,圍繞明年國會中期選舉的選戰即將開打,國會兩黨議員都會為取悅于選民而不惜炒作中國問題,損害中美關系。 面對美國國內的這種情況,布什政府做出了一些積極的反應。9月21日,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在紐約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就對華政策發表演講,比較系統地闡明了當前布什政府的戰略思考。其中雖然也談到了中美在貿易、安全和人權等領域存在的分歧,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美國對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期待,以及在當前世界新形勢下兩國加強戰略合作的大方向。接著,在10月中下旬,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終于實現訪華。不僅如此,從訪問結束后拉姆斯菲爾德的言論來看,這位鷹派的代表人物對待中國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這一系列動作都表明,布什政府仍然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謀求穩定中美關系的大局。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