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轉型:改革攻堅的重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14:01 第一財經日報 | |||||||||
張卓元 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強調的是,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我國改革發展新階段,把政府轉型提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包含了許多學者的智慧。最近
由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是2003年SARS危機中遲福林同志提出的觀點。據我所知,近兩年多來,遲福林同志和他所在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重點研究課題是政府轉型,并做出了一些有理論與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遲福林同志把自己兩年多來在政府轉型方面的研究成果匯集成冊,并以《門檻》作為書名,寓意深刻,觀點鮮明,意味著“十一五”期間,我們能否實現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深層次、體制性、結構性的難題,關鍵在于我們能否順利邁過政府轉型這道門檻。 本書不是簡單、抽象地對政府職能轉變做理論探討,而是把政府轉型置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背景當中,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聯系。 作者著重分析了我國政府轉型面臨的背景與挑戰。我國正處于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過渡時期,既是從一般溫飽型社會向發展型社會轉變的重要時期,也是公共需求快速增長和深刻變化的歷史時期。公共需求的深刻變化與公共服務的嚴重不適應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這構成了中國現階段政府轉型的巨大壓力和現實基礎。 作者明確提出了以公共服務為目標的政府轉型。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和轉軌大國,要建設一個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成為經濟性公共服務的主體、社會性公共服務的主體和制度性公共服務的主體。 圍繞政府轉型與經濟競爭力之間的關系,作者在深入研究之后得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結論:公共服務既是政府干預經濟的本質內容,又是提高一國經濟競爭力的制度保障。從而有助于回答一些人關于“政府不直接抓經濟建設抓什么”的疑惑。 作者著重分析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深刻背景,明確提出了改革與多數人利益的關系問題。經過27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社會轉型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隨著收入差距的不斷拉大,社會利益主體分化在加速。我國能否建設一個和諧社會,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在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以政府轉型為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從而協調好重大利益關系,使絕大多數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作者著重從我國改革的現實出發,得出了政府轉型是改革攻堅重點的結論。無論是經濟體制改革,還是社會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從現實的矛盾看,從可操作的層面去分析,最現實、最重要的是解決政府轉型問題,并且應當把它作為新時期改革攻堅的重點。要順利實現這一點,相當重要的環節是必須建立強有力的改革協調機制。這些觀點都很有啟迪性。 縱觀全書,《門檻》緊緊圍繞我國改革發展的時代主題,不僅提供了關于政府轉型深層次問題嚴謹的分析框架,也提供了許多有現實意義的政策建議。《門檻》一書的出版,對“十一五”時期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一讀。(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