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第二代 城市不是他們的家農村也不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6日 11:14 南方都市報 | |||||||||
街談 據昨天的《南方都市報》報道,根據廣州市教科所的調查,有兩三成的流動兒童明顯存在“非城市人”的身份自卑感,對廣州存有一定程度的“城市畏懼癥”。這顯然不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雖不值得驚訝,卻值得反思,并重復說一些曾經說過無數次的話。
記得有一首歌叫《都市狂想曲》,歌手這樣唱道:“都市的高樓大廈,都市的大街小巷,都市里追尋我的夢想。”“躺在床上孤枕難眠,又是一夜的迷茫:真的不知多年以后,能否在這大都市實現自己的夢想。”歌詞很是簡單直白,可已經足以打動像我這樣從農村來到城市的成年人。這樣的歌,恐怕還將打動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外地”孩子。 “在這些流動兒童中,77.5%的人對現有生活狀況感到滿意”,“有80.7%的人認為學校老師對自己很友好”,這甚至讓我感到很安慰:和第一代民工的遭遇相比,已經好太多了。可是不要忘了,他們還是孩子,童年的陰影可能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對于上一代民工來說,至少享受到了“人人平等的貧窮”。對小孩子來說,歧視帶給他們的傷害,恐怕要遠遠超過貧窮——事實上,我現在并不覺得自己的童年過得有多悲慘。為人父母,不管自己遭受到什么樣的委屈,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得健康快樂。我記得一個關于陶淵明的故事:他曾派遣一個農家的孩子去幫他的兒子干活,在給兒子的信里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那么,是什么讓這些孩子得不到善遇? 這兩年來,已陸續有一些媒體關注“民工第二代”的話題;在更早的時候,秦暉先生已經注意到了民工第二代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所以,我們都知道:這些跟隨父輩來到城市的孩子,已經不太可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在被遺棄的時候,一言不發地回到農村。城市不是他們的家,農村也不是。他們對生活的預期遠遠超過自己的父輩,而實現夢想的可能性卻微乎其微。這些話已經被很多人說過,現在我不得不重復一遍,這讓我心情變得很糟糕:長久的不公平足以令人失去耐性。 當然,我想還是應該平靜下來,和這些孩子們說一些話:曾經,你們的父輩遭遇了更加不公的待遇;現在,當你們遭到同樣的境地的時候,認清處境,努力改變它;只有這樣,在未來,你們的孩子才有可能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下成長。 樂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