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關注普通人說真話的權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5日 11:29 華商網-華商報 | |||||||||
東方愚 如果要評選2005年流行語的話,“說真話”一定百分百地榜上有名———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退休前感慨教育亂收費的“說真話”行為引起了強烈反響;之前文壇巨匠巴金逝世,舉國同哀之際其“說真話”的精神遺產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央視主持人崔永元痛斥一些媒體媚俗時“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的說法為其贏得了“說真話的勇士”之稱號……
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了萬斗財富,但也帶來了功利主義與投機成性,圍繞道德秩序的陰霾于是如涌如潮,“真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尤物。有人說,以道德回歸為特征的社會秩序重構,需要一個“說真話”的普世氛圍,或者說需要一個“說真話”之共同愿景的勾勒與樹立。而郎咸平、易憲容、巴金、張保慶、崔永元、丁學良這些“勇敢的戰士”,正是用真話撥動著社會的琴弦,觸動著人們的心靈。 在一個講真話的舞臺上,讓“講真話”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起決定作用的是那些名人還是另有其人? 社會是由大眾組成的,社會秩序的好與賴,最終表現在作為個人的大眾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上。經濟學家盛洪說,“社會規則的形成,是在大眾的互動磨合中形成的;制度的變遷,也往往由大眾首創”。所以,真話世界能否真正形成,雖然有賴于郎咸平、丁學良等“名人”的推動,但最終的推動者與建設者,還是億萬的普通人。 這便是筆者認為社會視線應下沉的原因。關注小人物特別是弱熱群體“說真話”的行為與權益,比關注名人更具有積極的制度含義,因為即使講真話的名人都是普通民眾的代言人,真話到了他們嘴里也是“二茬子”了,更重要的是,普通人受到社會關注代表著一種民主性的進步,一種社會共融現象的誕生,社會圖騰的實現必須基于普通民眾話語權受到關注這一前提下。 我們也曾有過社會視線下沉的時候,但最后卻變了味兒。重慶農婦熊德明因為給總理說了一句包工頭拖欠工資的“真話”,受到了社會及媒體的廣泛關注。但遺憾的是,社會媒介沒有從熊德明討薪事件中解讀出關注普通人“說真話”的權益是多么的重要與緊迫,沒有接著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熊德明,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熊德明塑造成了一個明星…… 說真話的普通人就像是“麥田里的拾穗者”,一旦受到肯定,就能直接轉化為自身的福利,即使微乎其微。只有社會視線的聚焦點由名人下沉、擴展到普通人,“真話主義”才能真正被實踐,制度優化的滑輪才能真正向前滾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