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升值不是華山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2日 17:5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特約研究員 柴青山 / 文

  當前,我國對外經濟關系存在兩個很突出的問題:一個是國際收支持續大幅順差,另一個是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

  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達到1793億美元,2005年估計將超過2000億美元,導致人
民幣升值預期強烈,并反過來進一步刺激境外資金大規模流入。目前,中國出口額占GDP比重已高達37%,外貿盈余全年估計可達900億美元,致使貿易摩擦日益頻繁,西方國家在人民幣匯率上施加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造成對外經濟關系嚴重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出口導向政策偏強、儲蓄率偏高、內需明顯不足等等;而所有這些又與國際收支不平衡有相當大關系。從金融市場角度看,2003-2004年中國的國際收支失衡確實與美息低于人民幣以及升值預期強烈有直接的因果關系,2005年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大幅順差也與一波接一波的升值預期密切相關。但從根本上說,國際收支嚴重失衡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經濟增長方式存在不足之處。

  “重外輕內”的代價 鼓勵出口的政策導向

  長期以來各地方政府對外向型經濟的支持可謂不遺余力。為了鼓勵出口,不僅中央政府有出口退稅政策,各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土政策,包括貼息補助及各種優待等。為了爭取更多的外資,除了全國統一的“二免三減半”優惠外,地方政府同樣也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以致部分地區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重外資輕內資”傾向。有些地方政府層層訂立吸引外資的指標,設立個人獎勵標準,并用土地、費用等優惠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籌碼。

  比如浙江某地市,外商投資企業用地的價格就比民營企業低了近一半;一家法國公司投資的農業項目在湖北三易其地,2005年初最終落戶黃石市,也是因為當地政府無償配套的1500畝土地打動了外商。這種互相攀比、盲目給外資以超國民待遇的做法,雖然發展了經濟,部分解決了就業問題,但也給環境、土地及對外經濟關系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并導致民企外資化現象在東南沿海一帶蔚然成風。在盲目鼓勵外向型經濟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扶持的力度卻略顯不足,對內部需求的培育、環境和土地的保護,以及民工利益的保障更是顯得捉襟見肘。有些學者批評我國經濟已經陷入“內需不足→依賴出口→低價競銷→利潤低下→工資增長緩慢→內需不足”這樣一種非良性的循環模式;而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外經濟關系失衡以及農村、農民、民工問題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所造成的。

  勞動者利益受損

  在這兒我們專門來講一講工人利益保障問題。目前,在民營企業及許多外商投資企業中,勞動者利益缺乏足夠的保護:首先,許多民企和外企都沒有建立工會。令人矚目的是,一些西方國家的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子公司,相當一部分也“入鄉隨俗”,沒有建立能保護打工仔利益的工會。

  其次,一些外企和民營企業的勞動生產條件惡劣,工傷事件不斷發生,但受傷的工人卻得不到合理的補償。我們參觀過東南沿海的一些工廠,發現部分臺資的紡織工廠噪音驚人,民工的聽力已受到嚴重傷害,而一些化工廠和需要使用機械的工廠,對民工人身安全保護的不足也時不時導致斷手傷臂事件的發生。

  第三,除了白領階層外,普通打工仔的工資在過去20年里增加甚微。20年間我國的GDP翻了兩番,但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許多車間中,藍領工人的工資卻仍然與80年代相差不多。從工資占GDP的比例看,1989年是16%,2003年則下降至12%,也說明了勞動收入增幅非常緩慢的事實。

  在蘇州、東莞等以“三來一補”及進料加工為主的城市,當地政府的財力雄厚,市鎮建設甚至已趕上或超過歐美發達國家,但從全國各地涌入勞工的工資水平卻同樣很低。最后,許多民企和外企都沒有建立普通打工仔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民工進入城鎮之后,雖然成為了工廠的勞動者,但與城鎮里其他居民相比卻仍然有天壤之別。他們不僅缺乏社會保障制度的保護,還面臨著身份認同的問題,看病、住房及子女就業的壓力均非常沉重。

  普通勞動者的利益缺乏足夠的保障,雖然造就了廉價的勞動力和低成本的投資環境,使中國成為外商的投資熱土和世界上低廉商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日益尖銳的矛盾和日趨嚴重的問題。過低的工資水平不僅加劇了社會不平等現象,還影響了城鄉居民的消費意欲,導致內需不足、儲蓄率偏高以及對外經濟關系失衡。體現在國際收支上就是外來直接投資及與投資相關的外債持續保持順差,進出口貿易及與貿易相關的短期融資也大幅增長,致使外匯占款一直居高不下,貿易摩擦頻繁,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得不到及時緩解。

  升值不是最好的途徑

  要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光靠外匯管理和調整

匯率是遠遠不夠的。在經常項目已經完全可兌換及市場經濟改革大方向已經確定的條件下,要開倒車、施行較目前更為嚴格的外匯管理是不現實的,對銀行和企業的機會成本也是很高的。只要經常項目是可兌換的,資本項目的交易就可能通過經常項目混入我國,并與經常項目一道成為跨境資金流入的主要渠道。更何況外匯管理在產權交易、投資及貿易等許多方面僅僅是下游部門,上游開放了,下游要施行嚴格管理的難度也確實很大。

  另外,雖然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意義非同凡響,但完善機制并不等于讓人民幣一路升值。讓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后果,除了導致國內出口企業的利潤下降、就業壓力增加外,更會帶來羊群效應,并刺激境外資金進一步涌入,國內居民和企業也紛紛拋售外幣,增持人民幣資產和外幣負債,以至于人民幣升值與資金流入互相影響,形成一種無法解開的惡性循環。

  避免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曾導致期指結算日股民紛紛拋售

股票,而市場的買方則基本上只有香港特區政府一家,這與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形勢有一定相似之處。正因為如此,我們主張不斷完善匯率機制,但不主張靠升值的手段來解決內外經濟失衡的問題。

  加強勞工和環境保護

  實際上,人民幣升值的大部分效果完全可以通過取消外企超國民待遇、降低出口退稅率、限制非居民交易(尤其是人民幣存款和房產交易)以及加強勞工和環境保護等其他手段來獲得。

  以勞工保護為例,如果各級政府能夠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要求并鼓勵民企、外企設立工會,加強對勞動生產條件的監督與處罰,提高各類工傷的補償水平,設置與當地生活水準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水平,并通過法規的形式在所有企業和機構中推行強制性的養老公積金制度,那么,不僅勞動者的消費意愿會得到提高,內需會進一步趨旺,企業的出口成本也會因此而有所提高,并進而達到改變我國經濟發展過于依賴外部需求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升值同樣也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但廣大打工仔血汗錢被榨取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改變,反而因企業利潤下降,打工仔的薪酬有進一步走低的可能。相反,對加強勞動保障而言,無論是改善生產條件,提高工傷補償,還是推行強制性的公積金制度,雖然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但這些成本實際上是企業長期以來欠勞工的血汗錢;為了體現社會公平公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治國方略,那些欠賬的企業按理老早就應該有這筆開支了。關于設立最低工資制度的問題,有些人認為會嚇跑外資、減少就業機會,我們覺得大可不必有這種擔心。設立最低工資標準的目的不是為了普遍加薪,而是為了確立薪酬計算原則,打擊長期欠薪行為,避免雇主以過低的工資來盤剝勞動者。

  養老保險香港經驗

  關于強制性養老公積金的問題,我們主張內地盡快向香港特區政府學習。與內地的社會保障制度相比,香港強積金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強制性。強積金是特區政府以法律形式來強制施行的養老公積金制度。香港法律規定,除豁免人士外,凡年齡介于18-65歲之間的員工和自雇人士,包括飲食業和建筑業的臨時工,都必須參加強積金制度,繳費標準為月薪的5%,但以1000港元為上限;與此同時,企業也必須繳納同等標準的金額。企業如果違反了法律,特區政府將依法進行處理。除了強制性繳費外,企業如果自愿多繳費,可以列作報稅扣減項目,但以員工工資總額的15%為限。

  其二,政府只承擔監管角色,不負責公積金的具體運營事務。香港強積金制度的監管者是強積金管理局。它的職責是監督“強制性”繳費制度的落實情況,審批強積金計劃,監管信托人及資產管理人的行為,以保障繳費者和受益人的利益。這與我國由政府出面直接管理養老保險基金的做法有比較大的區別。

  其三,強積金照顧到了不同行業的需求。香港強積金計劃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匯集信托計劃(允許不同企業及個體戶參加)、企業自辦計劃(由單一企業為員工設立)和行業計劃(為職位流動性高的行業而設立)。它的可貴之處是為建筑業、飲食業等職位流動性較高的員工提供了特有的行業計劃。

  其四,關系人齊全,員工利益有保障。強積金計劃除了涉及政府、企業、雇工外,還引入了信托人及資產管理公司,前者負責保管計劃的資產,后者負責設立投資計劃、做出投資決定。員工在計劃中有很強的參與性和高透明度的知情權。當企業在選擇計劃類型時,員工可以通過集體投票來參與決策。當計劃類型確定后,員工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計劃下的成分基金。這些基金的經營狀況受到監管當局的監管,而且業績必須在市場上公開披露。這種多元的格局不僅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引進了國外的資產管理公司,還強化了政府監督和當事人的相互制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雇工的退休權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