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巨大的外匯儲備犧牲了國民消費和投資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0日 02:44 每日經濟新聞 | |||||||||
中國超越日本位居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僅是時間問題,專家稱—— 新華社 已持續兩年外匯儲備增加額超千億美元的勢頭,進入2005年之后繼續上演。截至9月末,我國內地外匯儲備余額為769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590億美元。人們普遍估計,按照
充足的外匯儲備曾令中國免受諸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風險沖擊,一個裝得鼓鼓的國家的口袋,也曾讓普通百姓感到心中踏實。但是,連續三年超千億美元增長的外匯儲備,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而言,究竟是利益的流入,還是暗藏風險?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傳遞出怎樣的信號?《瞭望新聞周刊》就此展開采訪。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系主任賀力平認為,今后是否需要這么多的外匯儲備是值得考慮的。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外匯儲備可以調解短期國際收支不平衡,并可防止金融市場波動”,在賀力平看來,盡管充足的外匯儲備對于增強國家清償能力、提高國內人民幣信心、應付可能的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外匯儲備只是有利于經濟穩定的一個因素,真正決定經濟穩定的最重要的因素還在于經濟體制的活力與企業、金融機構的活力。 商務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認為,從好的方面說,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表明我國已經擺脫了外匯缺口的制約,而這是約束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桎梏;同時表明我國經濟抵御外來沖擊(如投機性貨幣攻擊)的能力很強。 但從壞的方面來看,“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表明我國犧牲了自己國民消費和投資的機會向外國(主要是美國)提供低息融資,充當別人的現金流,須知我們自己的投資資本收益率高于美國。”梅新育說,發展中國家投資資本回報率普遍高于發達國家,1994年到2003年間,全體發展中國家平均為13.3%,而西方七國集團投資資本回報率平均只有7.8%,最高的美國也不過9.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王召博士表示,新增的外匯儲備不能以外匯的形式存在,否則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大于需求,這就會對人民幣升值產生巨大的壓力。這就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央行購進外匯儲備,投放基礎貨幣,通過貨幣乘數效應,就會形成巨大的貨幣供給量,這又會成為通貨膨脹的壓力。要想既不對人民幣升值產生壓力,又不對國內的價格水平產生壓力,央行就必須通過發行中央票據采取對沖。這對于央行的貨幣政策、對于宏觀經濟都是很大的壓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