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經新聞報:增長模式緣何離不開投資主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9日 13:43 中國產經新聞 | |||||||||
CIEN評論員 朱冰堯 “投資過!币恢笔墙陙碡斀浢襟w和經濟學家們見諸報端的熱門名詞。但奇怪的是,國家一直通過各種宏觀調控方式抑制投資,卻收效甚微。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又一次讓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產生擔憂。
這種擔憂來自于今年高速增長的投資正在持續不斷地轉化為更大的產能釋放。鋼鐵、煤炭、電力等上游產業都顯現出過剩的跡象,這種過剩的傳導力量會延續到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將迫使政府再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按照供求關系理論,本來大量投資造成產能過剩后,隨后的投資會減少,加之宏觀調控的強制力度,這些早已出現過剩苗頭的產業很快就會陷入低潮。但實際情況是,不僅投資規模在擴大,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因此,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象是:經濟的增長模式總是繞不開投資主導的怪圈,即便是中央三令五申,即便是專家學者鴻篇大論。 那么,隱藏在這一怪圈背后的力量到底是什么?當我們細究其中奧妙時會發現,在目前的投資盤子中,很大一部分是各級政府部門對基礎設施的固定投資,而私人投資比例卻在下降。顯然,這些地方官員們并非不清楚中央的精神,也并非不懂得經濟增長的規律,而是顯示政績和地方政府間的政治競爭等非市場因素影響了官員們的投資決策行為。這部分固定資產投資是不會對經濟學家們的市場預測和職能部門的投資成本分析如貸款利率等感興趣的,這也是造成供求關系理論失靈、價格傳導機制不暢的深層次原因。 但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已經不允許我們再去慢慢改造行政運行系統,而要實行強有力的措施,讓市場規律和宏觀調控機制迅速起效。啟動消費和抑制投資并舉,促進增長模式由“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在當前顯得極為迫切。 讓我們看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現狀。按照美國經濟學家格魯特曼的“增量資本產出率”原理,我國創造1元錢GDP需要的投資竟然接近了5元錢。這足以說明,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在我國更多的是靠粗放的投資去拉動的。空前的投資規模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成比例的嚴重依賴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兩項所占中國GDP的比重超過了89%,中國對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程度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從這幾年消費的增長情況看,增長幅度也很迅速。但相對于幾何式膨脹的投資,消費增長就顯得極為單薄了。所以說,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切實有效地抑制投資沖動,特別是抑制政績利益驅使下的地方政府投資沖動。 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20多年來根深蒂固,而且中國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也決定了地方政府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偏愛。通過宏觀調控對貨幣政策做出調整,雖然從總體上會對投資規模有所控制,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讓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向消費。中國經濟增長依賴于政府部門的推動,而地方政府的經濟增長又是通過招商引資和擴大項目貸款,產生對國外資本和國內銀行貸款的嚴重依賴。由于地方政府在引進資金和發放貸款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壟斷控制力,實現投資增長對地方官員來說真是易如反掌! 如此看來,中國的投資實際上是由政府部門推動,而非受資本回報率促使。通過地方政府可控的外資和貸款,地方政府取得政績就有了“速成”的工具。通過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創造的物質財富顯然成了衡量一個政府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標準。 針對經濟增長中的這一“頑疾”,有關專家建議:要減少政府部門在經濟發展中的干預作用,將政府控制的資產管理權和收益權轉移給大眾,同時改變現有不合理的地方官員政績考核制度,只有真正消除了依賴投資獲得政治資本的利益驅動沃土,才能繞開投資主導的怪圈,實現經濟增長由“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的轉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