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經貿合作能否“口惠實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9日 09:18 中國經濟時報 | |||||||||
第十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之后,雙邊能否在經貿合作問題上有新的進展、中俄之間經貿合作的承諾如何才能口惠而實至? 本報記者 龐皎明 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俄羅斯總理弗拉德科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第十次
在會晤中,溫家寶就中俄下一步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出了7點建議:1.改善貿易結構,規范貿易秩序,促進貿易穩步增長。2.早日商簽原油管道建設項目協議,深化電力和核能合作。3.盡快簽署《中俄投資保護協定》,擴大相互投資規模。4.加強科技人員交流及科技成果轉讓,提升科技合作的整體水平。5.支持兩國毗鄰地區的相互合作。6.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旅游等人文領域的交流。7.全力辦好中俄“國家年”活動。 同時,溫家寶強調了中俄應支持兩國有關部門就建設中俄原油管道簽署協議,加快落實兩國關于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合作的決定。 “當前的中俄關系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溫家寶與俄羅斯總理弗拉德科夫在人民大會堂共同會見記者時如是評價。 11月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等高層領導也相繼會見了來訪的弗拉德科夫。當日,兩國共同發表了中俄總理第十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公報對深化雙邊戰略協作、加強政治、經貿、能源、科技、人文等領域合作的一系列實際問題交換了意見,并簽署了一系列文件。 “從本次總理會晤來看,中俄雙方就加強經貿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更為實際的談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俄羅斯經濟問題專家孫秀峰教授對中國經濟時報說,以前,在經貿問題上中俄兩國的合作“說得比較多”,但此次會晤以后“應該有不少真動作”。 那么,中俄總理的第十次定期會晤,究竟能給中俄經貿合作帶來什么利好?兩國未來的經貿關系走勢又將如何呢? 第十次定期會晤的成果 第十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表明,在此期間中俄兩國共簽署了11個文件。其中,雙方表示,將采取切實措施改善雙邊貿易結構,鼓勵和支持擴大相互投資合作,以便提升兩國的經貿合作水平。 為了實現2010年雙邊貿易額提高到600億至800億美元,兩國商定: 1.雙方繼續采取共同措施提高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在雙邊貿易中的比重。2.盡快切實落實兩國海關關于過境貨物和運輸工具信息交換的協議。3.繼續在俄舉行投資會議,擴大雙邊投資合作,促進中國企業在俄投資。4.在貿易敏感商品預警和磋商機制框架下加強合作。5.加強能源領域合作。6.積極推動兩國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7.根據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及俄開發東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戰略,協調兩國上述地區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地區合作,促進邊境地區發展密切的經貿聯系。8.共同努力加強和平利用原子能領域的合作。9.加強基礎科學領域以及前沿應用科學、技術和工藝多個領域的合作。10.深化中俄航天領域的長期合作關系。11.關于中俄國際光纜建設工程的合作。12.銀行間的合作。13.推動深化兩國運輸領域合作。14.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加大對非法采伐木材和貿易的打擊力度。15.在競爭政策領域進行合作,加強在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領域合作交流協定》框架內監督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執行方面的雙邊合作。16.提高環保領域合作水平,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設立中俄環保合作分委會。 “從這些共識來看,有三點比較值得期待。”孫秀峰認為,在能源領域、科技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合作,將為雙邊經貿合作再添活力。 三大領域為雙邊經貿助力 除了在傳統的經貿領域加深合作以外,中俄兩國由總理會晤達成的共識,較為明顯地表現在了能源、科技及金融三大領域的合作意圖。 據俄羅斯新聞信息社報道,溫家寶和弗拉德科夫在11月3日的會晤中,雙邊就能源和金融等領域進行了討論。而此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與俄羅斯副總理茹科夫11月2日在北京共同主持的中俄企業家座談會上,雙方均明確表示了在油氣勘探開發等能源領域,以及在核能、航天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 “在金融領域,俄中兩國的合作也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俄外貿銀行行長安德烈·科斯金曾對中國媒體如此表示。 在3日舉行的中俄總理第十次定期會晤結束后,俄外貿銀行與中方金融機構簽署了兩個文件:第一,為了支持中國設備向俄羅斯出口,與中國銀行簽署了總額為2億美元的出口貸款協議,并得到了中國出口保險局的擔保;第二,與中國銀聯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確定通過俄外貿銀行的網絡機構,以實現中國發行的銀行卡在俄羅斯網點使用的合作意向。 “這三大領域的加深合作,可能是短期內推進中俄兩國經貿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孫秀峰說,從今年中俄兩國關于能源領域的談判,更能顯示出這些領域對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 能源領域:近年來,俄羅斯對華的能源合作,一直是中國的一塊心病。在日本極力加入對俄羅斯能源談判的前提下,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顯得更加緊迫。 由于日本的“橫插一杠”,中俄醞釀多年的“安大線”(安加爾斯克—大慶)輸油管建設項目一度受阻。“泰納線”(泰舍特—納霍德卡)中國支線輸油管的鋪設也遭遇變數。作為具有地緣優勢,在資源和市場上又有很強互補性的大國,在如石油等能源領域合作的薄弱,成為了兩國貿易額未能大幅度增進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這種情況會稍有好轉了。今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明確表示:俄將繼續擴大石油的開采量,并承諾將“泰納線”輸油管道支線首先通往中國。 據了解,普京已經簽發專項命令,要求俄總理弗拉德科夫協助相關的建設工程。“泰納線”一期工程的年輸油能力為3000萬噸;其中2/3將通過支線被輸送到中國大慶,預計3年以后,一期管道將正式投入使用。 “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后將向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亞太地區轉移。”俄羅斯自然自由壟斷企業委員會主席奧金佐夫說,中國作為以后亞洲最大的能源需求市場,俄羅斯不可能忽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2004年,俄羅斯通過鐵路向中國輸送了580萬噸石油,而今年預計將達800萬噸。為了保障向中國供油的穩定性,俄方承諾從2006年開始向中國供油不少于1500萬噸,在天然氣合作方面,雙方也在研究從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向和遠東向中國供氣的項目。 科技領域:這也是雙方合作的重頭戲。專家向本報介紹,俄羅斯作為航天、核能等領域的科技強國,與科技快速發展的中國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與俄羅斯副總理茹科夫會談時,吳儀就兩國企業間的合作問題特別強調:大力開展高新技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特別是在核能、航天、信息等領域,雙方企業應加大開放和合作力度,照顧對方利益,實現合作互利共贏。 據悉,經過第十次定期會晤以后,兩國將責成航天合作分委會特別關注中俄在航天領域共同大項目的合作,并探討聯合登月和深空探測領域進行合作的可能性。俄聯邦航天局副局長尤里·諾先科曾向媒體透露,俄羅斯在登月方面愿意向中國提供幫助,協助中方實現載人登月的夢想。 今年3月,“中俄高新技術合作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兩國將最為直接的技術交流。來自俄羅斯50多家科研機構、大學和高技術企業的代表們,帶來了300多項的高新技術合作項目,與中國20多個省市的多家機構進行了技術合作與對接洽談。中俄雙方代表進行了專業對口合作洽談,并簽訂了約40項合作意向。而近幾個月來,中俄雙方企業間的高新技術合作仍在不斷進行。 金融領域:在聯合公報上,中俄兩國對銀行間的合作、增加相互投資等表達了共同意愿。 “中俄兩國的相互投資規模較小,水平很低。”此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室主任李建民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如果雙邊加強金融領域的互動并以此帶動相互投資及各領域貿易關系的發展,對中俄提高雙邊經貿額將有很大的推動。 今年8月,俄羅斯銀行協會、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金融協會共同主辦第三屆“俄中金融—銀行論壇”;兩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方面的代表,在莫斯科討論了兩國在經濟金融領域的合作前景及存在的問題,以及與第三國和組織之間的金融合作關系。 “俄中銀行界人士十分關注為快速發展的兩國貿易往來提供金融服務的問題。”俄羅斯銀行協會主席加列金·托蘇尼揚說,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和中國銀行應該為兩國的貿易往來直接提供銀行轉匯服務。他同時透露,俄中兩國的銀行今后將為石油和交通運輸方面的合作提供更直接的金融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則提出了建立兩國金融交流長效機制、加強金融信息交流、建立證券、保險機構間定期協商機制和開展金融機構人員交流與合作研究制度等四項建議。 近日,中國銀監會與俄羅斯聯邦中央已經共同簽署了兩國跨境銀行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雙邊經貿能否口惠實至 “以上三大領域,是可能給雙邊經貿帶來大投資、大項目的領域。”孫秀峰說,然而,如何在操作層面落實兩國總理定期會晤達成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簡單。 目前,中俄兩國的經貿往來還主要依靠大型合作項目支撐,而小額的商品貿易還未能“獨擋一面”。近年來,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中,能源、資源性產品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以前占有較大份額的機電類產品逐步下降。 雙方已經意識到了這一貿易結構的缺陷,特地在聯合公報中指出“繼續采取共同措施提高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在雙邊貿易中的比重”。 “我們是有必要進口一些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孫秀峰說,但目前面臨的情況是:俄羅斯的若干此類產品在中國不具備競爭力,同時,中國商家對俄產品信息的了解也不是很充分。這將嚴重影響到落實兩國在聯合公報中的商定。 在能源、科技及金融三大領域,雙邊已經有長時間的合作,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有專家向本報介紹: 在科技領域,兩國的合作已經取得不俗的成績。中國第一批航天員的訓練,就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在2004年中國斥資1650萬美元從俄羅斯引進的技術中,核電、航天等領域的項目就占了50%多。但是,“目前俄羅斯提供的技術項目和中國想從俄羅斯那里得到的技術是否一致,這似乎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軍事、核電等技術領域,還需要雙方深化合作。在金融領域,由于兩國都處于轉型階段,在金融環境、金融體制等許多方面還未健全,勢必對中俄的金融合作存在影響。而對金融環境的改善及金融體制的深化改革,需要長期的過程。 影響兩國貿易額的關鍵,有可能是能源領域的合作。由于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日益突出,俄羅斯目前正扮演著中國燃料和原材料供應地的角色。“目前的貿易雖然對兩國都有利,但不少俄羅斯人已經對雙邊的商品結構產生憂慮。”李建民認為,俄方更愿意向中國輸送他們認為屬于強項的機電產品,而不是如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有觀察人士向本報指出,雖然俄羅斯高層承諾將“泰納線”的支線首先通往中國,但在能源合作的問題上,俄方仍“潛藏”許多曖昧的態度——作為日益稀缺的資源,俄羅斯不可能只單純考慮到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經濟利益,而是要綜合運用,讓其在經濟、政治等領域充分發揮作用。 “影響到兩國貿易額的增進,更主要還是與兩國的經濟實力和經濟體制有關。”孫秀峰分析道,兩國政界對迫切發展雙邊經貿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但貿易額“不僅依靠良好的政治關系而迅速猛增”。中美經貿、中日經貿在不斷摩擦的過程中還能居高不下,更主要還是由于雙邊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而中俄兩國尚未充分開發對方的市場潛力。 “從良好的合作勢頭來看,中俄雙邊經貿實現兩國領導人的預定目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孫秀峰指出,中俄之間的經貿關系只能是逐步、穩步發展,經貿額持續翻升——但要想迅速上升一大節,應該是不可能的。要達到兩國期望的較為理想的經貿額,還需要雙邊長期努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