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標準須脫胎換骨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18:34 金羊網-羊城晚報

  伊歌

  隨著“中國制造”如水銀瀉地滲入全球市場,有關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議論也在全球彌漫。韓國對外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為此增添了新的佐證:中國在全球出口量占第一位的商品數目明顯增多,而韓國和日本則呈逐漸下降趨勢(《羊城晚報》11月7日財經版)。

  無論是數量統計,還是市場觀感,“中國制造”確實正成為全球市場的新興力量。如今,中國已是世界制造大國,工業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約為美國的1/4、日本的1/2,與德國接近。然而,無論是質量檔次,還是技術含量,“中國制造”遠未成為全球市場的中堅力量。如今,中國還不過是“世界加工廠”———靠別人的技術品牌,買別人的知識產權,出力流汗賺取勞務收入。

  對于“世界加工廠”,抽象的描述是:在中國的通訊、半導體、生物、醫藥和計算機行業,外國公司獲得授權的專利數占60%-90%以上,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的95%、轎車制造裝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及膠印設備的70%依賴進口;形象的描述是: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曾向歐盟的官員算賬,中國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中客車飛機。

  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我國仍主要靠廉價勞動力、資源消耗、土地占用和優惠政策贏得競爭優勢,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低端位置。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中,75%靠技術進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的投入,而中國的情況恰好相反。

  如果說,在初始工業化階段,由于缺乏資本、技術和人才的積累,以勞務換資本、以市場換技術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成功之路;那么,在加速工業化階段,滿足于扮演“世界加工廠”的角色將難以為繼。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正處于技術升級的關鍵階段,一些行業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一批優勢企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但是,大部分企業的技術來源還是依靠引進和仿制。在低端產品層次可以靠引進提高技術水平,當與外國企業在高端產品形成競爭時,人家是不會把核心技術和高端技術轉讓給競爭對手的。日本和韓國等實施追趕戰略的經驗恰恰表明:在進入高端產品和接近國際市場檔次的市場競爭時,必須依靠自主創新來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真正形成長期競爭優勢。

  正因如此,在“十一五規劃”中,自主創新成為濃墨重彩的篇章:“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技術標準是全球技術創新的制高點,也是一國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尺。中國正加快技術標準戰略實施步伐,“中國標準”為一批重要產業扛起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旗。具全球影響力的《財富》雜志預言:“中國將不再滿足于以低成本為他人制造產品,而是逐漸成為扮演全球標準制定者的角色。”(《羊城晚報》11月7日中國版)

  韓國對外研究院的報告描繪的是現實,《財富》雜志描繪的是未來。在“中國制造”與“中國標準”之間,是一次脫胎換骨般質的飛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