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門診具有破冰意義 沒有不堅持到底的理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7日 13:59 紅網 | |||||||||
“10元就醫門診”,現身海口一家區屬醫院,患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病人,如果經濟困難,花10元錢就可掛號、看病。藥品材料費按成本價收取,其它費用按3至5折收取,每位病人的醫藥費盡量控制在10元錢以內。此外,這家醫院還開設了“百元病房”,經濟困難的患者,花費不到千元即可住院治療。此事引起熱議,有人說好話,也有人懷疑,以為這只不過是一時興起的“好人好事”,堅持不了多久(11月6日《珠江晚報》)。
好事做不下去的事,確實不少。許多地方的平價藥店,被藥商聯手擠垮;杭州一家私營的平民醫院,已經慘淡經營,難以為繼。你收10元錢就給人看病,別人就沒法再從患者身上大筆地摟錢。木秀于林,風必摧之。“10元門診”前景不妙,當在意料之中。 問題是實施“10元門診”的3個多月里,醫院也只減免了8000多元,即便這8000多元純屬虧損,1年也只虧1萬多元,這點虧損無論是由政府承擔,還是由醫院消化,都不算難事;但對經濟困難的群眾來說,則可能是天大的好事。再說,尋“10元門診”而來的患者,有近三分之一是轄區之外的,病人增多,收入也增加;醫院只是貼了一些勞務,基本沒有貼錢。要是政府能夠給予一些補貼,這一德政、善政,完全可以堅持下去。 即使往前再走一步,來個“免費”,又如何?這家醫院還真搞過一間“免費診療室”,掛號費、診費、注射費、輸液費、留察費全免。試業20多天,也只接診病人130多人次,減免診療費也只有1000多元。據說,只是因為經濟的原因,這項嘗試才無疾而終。要是照此做法一直免費下去,一年也不過減免兩萬元,對一個城市的區級政府而言,這也當屬小菜一碟。可見,對城市的貧困人口實行有限度的“免費診療”,也未必就會引發可怕的財政負擔。 當然,這建筑在醫生無私奉獻的基礎之上,會給醫院造成經濟上的負擔。要是考慮到醫院履行公益職責,政府將從事免費診療的醫生,用財政撥款包養下來;再以社會救濟的形式,將減免的診療費用承擔下來;那么,不僅“10元門診”可以堅持下去,“免費診療”也有立足之地。要知道,有了“10元門診”、“百元住院”,前來診療的,也只占診療總量的10%——15%。正像賓館式病房的出現,有它的合理性一樣;“10元門診”和“免費診療”也值得一試。——特殊群體,才需要特殊服務;富裕者如此,貧困者也當如此。 用醫院負責人的話說,“10元門診”開設以來,就診病人大幅上升,門診人次與住院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6%和15%。一些原來不敢看病、有病拖著的病人來看病了。就診病人多了,醫院的收入也增加了。病人不再把醫務人員看作“白狼”,醫務人員“白衣天使”的美稱逐漸恢復。五中全會決定將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作為“十一五”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的重點任務,海口“10元門診”的出現,具有獨特的破冰意義。如此一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能夠兼顧的好事,沒有不堅持到底的理由! (作者:慕毅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