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容壟斷比油荒更可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8日 10:59 經濟視點報 | |||||||||
□本報評論員 8月17日,一則《中石油中石化為奪定價權逼宮,不把發改委當回事》的報道,將國內石油壟斷巨頭推上風口浪尖。報道稱,兩巨頭此舉意在爭奪成品油定價權——政府放權,巨頭則企圖借優勢地位操縱之。
近段國際原油期貨價位的持續走高,甚至一度觸及每桶67.10美元,引起了全球關注。8月13日~1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特別會議,研討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定價機制改革方案。而就在此前的7月23日,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出臺了今年第五次上調油價通知。 與此同時,進入7月以來,我國廣東特別是珠三角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城市相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應緊張局面。目前,這種供應緊張局面似乎愈演愈烈,并向上海、浙江、廣西等其他地區蔓延。 一邊是漲價,一邊是短缺。二者顯然不能割裂開來,除了國際市場原油緊缺、國內石油供應體制不順外,唯一可行的解釋便是,糾纏其中的壟斷利益不斷蠶食著漲價所帶來的收益。正是某些企業挾壟斷之利,行操縱之實,加劇了社會的缺油恐慌。 最近,接受媒體采訪的中石油聲稱“大規模的油品供應緊張,主要原因是原油進口出現缺口”。如此,一方面是“原油進口出現缺口”,而另一方面,據《每日財經新聞》報道透露,因為有利可圖,7月份中石化下屬的國際貿易公司反倒在國際市場上拋售了數百萬噸原油。 來自中國海關總署8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石油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中國今年前6個月總共出口了759萬噸成品油,同比大幅增長48.6%,而同期成品油進口量卻同比下降21.1%,僅為1570萬噸;6月份的同比降幅更達到22.6%。兩相對比,這其中的“奧秘”,可以說是盡人皆知: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的幅度跟不上國際原油價格的漲幅,大量出口石油有利可圖。即便排除這種企圖,而是由于石油壟斷巨頭錯誤估計了油價波動的方向,試圖等待油價回落再購入,從而造成買賣的決策性失誤,這樣,它也須為如今國際油價的越躥越高埋單。 事實上,國內油品市場價格不以市場供求來調節、油品供求不以價格變化而變化的現象,并不鮮見。如此,才有了一方面國內不少地方出現了嚴重的油荒,另一方面國內一些大型石油企業“惜油”不供,甚至有些石油企業為了減少石油加工及煉焦凈虧損而減少生產,以此來要求政府調整“價格倒掛”,即成本與銷售價格不匹配,如要求定價部門上調成品油價格以減少虧損,或用不供油或少供油的“惜油”戰術來等待油價上漲。 在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已是大勢所趨的背景下,對石油壟斷巨頭而言,此類手段往往屢試不爽。 企業追逐利潤最大化,本無可厚非。然而,石油壟斷巨頭唯獨忘記了其不同于一般民營企業的國有壟斷企業身份,對內幾乎擁有全部油氣資源,對外則壟斷著石油進口權,享有其他企業根本無法想象的壟斷性權力。壟斷當前,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時候,它們并未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公共職能。 出于維護國家利益、保證公共利益的需要,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實行壟斷經營是必要的,但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和約束則必須跟上。否則,如果對其縱容不管,那么,廣州等地今天的“油荒”,極有可能就是其他城市明天的翻版;而今天的“油荒”不但仍將持續,還將演繹成“電荒”、“煤荒”等諸如此類的變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