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警惕過度貨幣化的陷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11:06 和訊網-《財經》雜志

  物極必反。頻繁過度動用央行資金的做法,遲早會引起警醒,從而加速中國建設現代中央銀行的進程

  □ 王君/文

  近來關于央行出資援助金融機構的報道不絕于耳。最近盛傳動用央行資金拯救股市和
券商的故事,還有即將為某些政策性銀行注資的報道,無論真偽,都給央行的獨立性和可信度造成了傷害。目前給人的印象是政府動用央行資金如探囊取物。好像央行的資金可以憑空創造而不必付出任何代價。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央銀行法禁止財政從央行透支。如今的情形讓人明白,法律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讓央行出錢干本該由財政當局做的事情。事實上,迄今中國的央行和商業銀行還在承擔準財政功能。

  從政府角度看問題,動用央行資金可以繞過人大的監督和法律的限制。按照預算法的規定,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每年要向人大報告。財政收支、預算赤字以及發行國債的規模都要經人大批準。相比之下,作為國務院組成部分的中央銀行,并不需要直接對人大報告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情況。在這一制度安排下,政府頻繁要求央行出資解決財政資金的不足,也是合乎理性的做法。問題是,到中央銀行的口袋里掏錢,究竟有沒有代價和問題?

  首先,由于央行的資金并非直接來源于稅收,給人的印象是讓央行出錢辦財政的事情沒有代價。事實上,央行征收的是攤派在全體人民頭上的鑄幣稅和通脹稅。央行在有限的范圍內,可以出資做某些非央行莫屬的事情,而又不造成通貨膨脹。這些事情被普遍理解為應該是具有體系性(systemic)的,例如太大而不能倒閉的銀行的流動性支持。但是如果拿錢為資不抵債的銀行補充資本金,則等于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單個的金融機構。央行資金并非如某些人所說是“央行的錢”,“與財政無關”。如同財政支出過大會造成赤字,進而導致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逆差或通貨膨脹一樣,中央銀行無節制地發行基礎貨幣,更會導致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本身就是對全體人民強制征收的稅賦。

  以上分析說明,本質上存在著一個“國家資產負債表”,其中既包含財政資金,也包含央行資金,因為無論支出渠道如何,最終都會反映在全體人民的稅賦負擔。

  理論和實踐都已經證明,凡是那些屬于公共商品的領域,由政府通過財政出資提供產品與服務,既有效率,又可以避免通過金融手段(例如讓銀行以低于市場利率發放貸款)造成的金融政策和激勵機制的扭曲。同樣,如果逼迫貨幣當局履行本該由財政當局履行的職責,會產生嚴重后果。

  后果之一是對央行獨立性和可信度的傷害。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影響人們的預期,達到穩定貨幣價值的目的。經濟學中的時間不連貫(time-inconsistency)模型已經證明,貨幣政策對外公布以后,央行具有偏離政策的內在沖動。因為當企業和個人根據通貨膨脹預期談判的工資結果鎖定之后,放松貨幣政策可以刺激經濟增長而又不帶動通貨膨脹上升。但是如果央行偏離了既定的貨幣政策,其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企業和個人在下一輪談判中,必然把央行可能再度偏離已宣布的貨幣政策的可能性考慮在內,從而達成一個較高的工資協議。如此這般,通貨膨脹就不可控了。

  現代中央銀行懂得時間不連貫模型的涵義,知道一旦貨幣政策的信譽受到傷害,恢復起來需要多年的努力。有鑒于此,即使在通縮時期不需要擔憂通貨膨脹上升,政府也要避免因為濫用央行資金而可能導致的央行貨幣政策可信度的喪失。否則待到經濟周期變化,需要運用央行的威信影響通脹預期的時候,政府會發現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無法奏效。

  后果之二是資源的浪費。有一種看法認為,央行出資解決某些金融機構的歷史遺留問題,包括因政府行為而造成的歷史損失,不會造成信貸擴張和金融資源的浪費。事實正好相反。如果沒有過于慷慨的救助,那些已經資不抵債的金融機構一天也支撐不住。讓他們從市場退出,只能使中國的金融體系更加穩健。有了新注入的資金,這樣的機構便可以茍延殘喘,繼續將寶貴的資源浪費到那些無效率的企業和行業;其直接后果是在導致投資膨脹的同時,繼續造成新的資源浪費。近年來世界范圍內關于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功能的討論,反映了人們對這種功能中隱藏的道德風險的憂慮。如果央行出資過于慷慨,把“最后貸款人”變成了“第一貸款人”,那么就在客觀上把隱憂變成了現實。

  物極必反。頻繁過度動用央行資金的做法,遲早會引起警醒,從而加速中國建設現代中央銀行的進程;而起點也許就在將貨幣政策置于全國人大監督之下,以及建立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概念。

  作者為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貨幣化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