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怎樣實現教育公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09:58 光明網-光明日報

  周洪宇

  教育公平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在享受公共教育資源時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對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質量公平。教育機會和教育過程的公平相對容易做到,但教育質量的公平,即讓人人受到較高質量的教育,則不易做到。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建設和諧社會?我的看法是:政府應樹立“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義務教
育是純公共產品,非義務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是半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這都是應該完全由(如前者)或多半由(如后者)政府所提供的。教育這個公共產品,受益者雖然主要是個人,但直接關系到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命運,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政府是提供教育這個公共產品、實現教育公平的“第一責任人”。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沒有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無法實現。我國的教育投入一直嚴重不足。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盡管我國政府在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規定,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世紀末要達到4%,但直到2003年,還只有3.28%。目前中央要下大決心確保本屆政府任期內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4%,力爭在2010年前后接近4.5%。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應嚴格按照我國《教育法》第55條的規定要求,教育投入應做到“三個增長”,即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要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人大要加強對同級政府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法律監督,以確保教育公平的實現。

  建立和完善對弱勢群體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在投入導向上,教育資源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資源應向處于弱勢的地區和人群傾斜,特別是政府應考慮逐步對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實行全免費。此事可從592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始,除已免學費外,再免雜費、教科書費,也可先從小學免起,再免初中。在農村首先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已具有現實可能性。目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小學生約為0.85億人,初中生約為0.45億人。按人均GDP與生均財政經費比例的國際平均數算,小學生每年每生需500元,初中生每年每生需1000元,兩者合計約875億元。如從國家級貧困縣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貧困縣592個,農村人口1.98億,約3000萬學生,其中2000萬小學生,生均500元,約需100億元;1000萬初中生,生均約1000元,也需約100億元,兩者合計約200億元。因此,無論是875億元,還是200億元,從目前迅速增加的國家實力和每年5000億元左右的教育總投入來看,只要下定了決心,都是有能力首先從農村(特別是從最急需的國家級貧困縣)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的。建議按“分類承擔、分步實施”的原則,盡快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對現有的59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義務教育,以中央政府為主、地方政府撥款為輔來解決;對較發達的地區,則以地方政府為主、中央政府為輔來解決;對發達的地區,則完全由地方政府自己解決。有條件的地方,應先行一步。以點帶面,逐步推開。政府應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確保教育公平的實現。教育部門要改變以往教育資源過于集中投向少數重點中小學和大學的局面。在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之間,在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之間,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基礎教育內部小學、初中與高中之間,高等教育內部?、本科與研究生之間等等,都應有個合理的比例,不宜畸輕畸重。應該確保任何時候國家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都要高于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對于基礎教育,要強調均衡化(但不是平均化),應取消重點學校制度,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治薄、扶差”上來,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對于高等教育,則更多的是要為各類院校(包括民辦院校)創造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氛圍。對政府投入較多的重點中小學和大學,要加強監管和評估,以防止教育資源浪費。對民辦學校應一視同仁,給予資金、政策的支持。

  以制度創新促成教育公平。目前高考招生錄取制度的改革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應加快改革的進程。與此同時,還應大力推進高校管理制度、收費制度、貸款和還貸制度、評估制度、就業與勞動用人制度的創新等等。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來保障教育公平的實現。要盡快修訂、完善《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等,還應考慮制定《農村教育法》、《教育投入法》、《學前教育法》、《高中教育法》、《特殊教育法》、《終身教育法》等,建立健全教育法規體系,對于教育領域中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對于教育收費不規范和亂收費的的現象要花大力氣糾正,以法律作為實現教育公平的堅實保障。

  (作者是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