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依然脆弱 國企改革不可動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04:25 中華工商時報 | |||||||||
國家統計局7月25日公布的一組數據令人深思。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6.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2.5個百分點;但是,同樣的競爭環境下,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利潤卻增長了30%,私營企業更是增長了40%,都基本保持了去年以來的增幅。
從虧損額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上半年虧損額增長近六成。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達543億元,虧損額增長達84.4%,所“貢獻”的虧損額超過總量一半。 數據說明了什么? 我們以為,它至少說明: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仍然很脆弱,競爭能力仍然偏低。 眾所周知,去年,國有企業的利潤曾大幅增長。根據國資委的統計,全國13.78萬戶國有企業全年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52%,中央企業利潤增長近60%,的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但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有幾點是不能忽視的:其一,去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動了需求和價格雙雙上漲,有關研究表明,影響企業利潤增長的因素中,80%來自需求增長和價格上漲,因加強管理、挖掘潛力帶來的利潤只占20%;其二,宏觀調控使信貸收緊,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受到的沖擊遠大于國有企業;其三,國有企業的相當一部分利潤來自壟斷行業:2004年,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寶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7家公司實現的利潤就占到了全部中央企業利潤的78%。 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份漂亮的成績單掩蓋了國有企業普遍效率低下、經營不善的事實,甚至給人們造成一種國有企業競爭力大幅提升的錯覺。當宏觀經濟增速走勢呈緩、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一些有利國企的短暫因素減少之時,國有企業曇花一現之后必然“原形畢露”,其盈利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去年以來,由“郎顧之爭”引發的國企改革大討論至今仍未平息,國企產權改革問題出現了極大爭議,甚至停滯不前,管理層一度叫停了國有企業MBO,改革迷霧重重。 但是,國有企業利潤下降的事實再次提醒了人們。我們認為:大討論現在已經到了該有一個統一認識的時候,有關改革的具體操作方式和有關細則應當討論,但是國企改革不能因噎廢食,其方向絕對不能動搖。 日前傳來的消息說,國資委正在緊鑼密鼓制定《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最為敏感的內容之一,便是允許大型國有企業“管理層增量持股”。盡管與敏感的MBO問題還有距離,但是,在當前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和大膽的突破。 國企改革當堅持這樣的方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