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改革的“去行政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3日 11:17 證券時報 | |||||||||
安平專欄 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塵埃落定,中國郵政將一分為三。重新組建國家郵政局,作為國家郵政監管機構;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各類郵政業務;加快成立郵政儲蓄銀行,實現金融業務規范化經營;郵政改革模式與當年中國電信政企分家的模式一樣———當時中國電信總局分為通訊管理局和電信集團,這被稱為“政企分開”。
再好的設計,不過是為郵政的“政企分開”、走更市場化的道路畫了一張皮,由于此次改革是在《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的指導下進行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屬于行政法規,基本還是在采用行政化手段進行試驗,相關法律的完善一步到位當然不可能,是否循序漸進也需要觀望。 就在此前不久,四大國際快遞公司委托CAPEC發表聲明,要求中國郵政企業分業經營,限制郵政專營,建立獨立的監管部門———四大國際快遞在中國主要從事國際快遞業務。短短十幾年間,他們已經占據了中國國際快遞業務80%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認為,四大國際快遞首次發表聲明,就是希望通過郵政改革,“插手”信函業務———這塊基本已被郵政部門視為雞肋的領域。 不進則退,中國郵政必須進行市場化改革,尤其是在法制起點下的市場化改革。自發形成的市場雛形總是早于法律而出現,然而只有通過法律的建立,市場才會走向完善,這是世界各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普遍共識。 道理很簡單,市場追求利潤,而法律則規定市場逐利的欲望到何種邊界為止,否則泛濫的欲望會變成為求利而不擇手段的惡果。同時,法律還是市場的保護神,它防止過多的行政干預之手攪亂市場的運行規律。 因此,有理由擔心郵政改革會走電信改革的老路。今年,備受關注的《電信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日程將推遲兩三個月,年內出臺無望。我國電信法從1980年開始起草,至今難產,說穿了就是四個字———利益阻隔。 在一個行政化色彩依舊濃厚的電信市場,既得利益者往往會組成類似托拉斯聯盟的壟斷,所謂的改革通常都是“形改神不改”———也拆分了,也有看似熱鬧的多家運營商競爭了,也時不時來點價格戰什么的。但行政監管機構操控整個市場走向的力量依然強大,隨時干預市場的沖動也從來沒有停歇過。 電信企業雖然在競爭的壓力下,自覺不自覺地朝著更市場化的方向移動,比如手機費用的變通、服務手段的更新,但幾乎每一次變革都會被行政監管機構視為“破壞規矩”,進行嚴厲的打壓。 不單是電信,在航空業、在水、電、汽等基礎設施行業,要么是缺乏一部符合市場規律的法律,要么是抱著多少年不變的舊法規不放———雖然舊法規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味道。形成一個基本還屬于封閉狀態的利益圍城。甚至可以說,許多時候,這種行政監管主導模式不是在促進行業進行更有力的市場化改革,而是希望長期維持一個原有局面不動。 所以,改來改去,最后別忘了法律的完善才是健全市場的首要。全國最大信函被盜案引發的綿陽一公司狀告省郵政局、綿陽市郵政局,索賠3000萬元巨額損失一案剛剛宣判,原告敗訴。此案具體是非且不論它,值得關注的倒是判決理由中“《郵政法》規定,郵政企業對平常郵件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 按照現行《郵政法》的法律邏輯,你的郵件丟失了,或者被扔進垃圾桶了,該你倒霉。如果將這樣的《郵政法》繼續套用在未來“政企分開”的郵政市場,改革的意義何在? 給一個行業和市場去行政化,首先要從法律層面動刀,沒有法律的要立法,有“舊”法律的先要去行政化色彩,重新修訂更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新法,這才叫真正的體制改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