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中國不能再走孤立道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2日 15:2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二十幾年來,我國發展的巨大成就讓一些“關鍵詞”深入人心!案母铩、“開放”、“發展”、“合作”、“接軌”、“融合”……這些詞匯標明了中國過去1/4世紀的發展,因而極少有人質疑其正確性。例如在外交領域,“合作”、“參與”、“多邊主義”、“國際組織”、“國際制度”等詞匯不僅“時髦”,而且似乎“正確”。我們擺脫了過去相對孤立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制度中去。絕大多數中國人已經接受這樣的觀念:從孤立到融入、從懷疑到參與,這種戰略文化的轉型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但最近筆者又聽到有學者談論“新閉關鎖國論”。持此論者認為,大國總是傾向于孤立與單邊主義,在多邊機制中獲益的是中小國家。相互依存必然帶來相互限制,參與國際制度在取得利益的同時也必受其約束。因此,在中國國力已經開始崛起時,我們可以再次調整方向,以一種新的“孤立”姿態來獲取行動自由。

  初聞此論,多數人以“外行話”一笑了之。但是細細琢磨,又發現這種觀點固然極端,但也能引人反思。

  經濟方面,參與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普遍潮流,沒有哪個國家能在自我隔絕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自己。但是,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建立或維持自主的國民經濟體系,是每一個大國的核心利益。這一點恐怕多數人是接受的:參與經濟全球化只是手段,不是目標。經濟全球化必須為我所用,最終的目標還是以我為主。

  與此相類似,在外交上我們的目標是維護我們的利益與價值觀,是否參與國際制度,同樣也只是手段。在當前的條件下,不斷積極參與國際制度,對中國創造和平和諧的外部環境有利。但其中也應該有一個“為我所用”與“以我為主”的問題。對此,國內相關討論還不多見。也許這是因為我們剛剛擺脫相對孤立狀態不久,繼續參與、繼續融入的過程還任重道遠。但我們不應成為“國際制度盲信者”,認為只要不懈地融入,不懈地接軌,就可以換來和平、和諧。

  應該說,“新閉關鎖國論”者與“國際制度盲信者”都沒有解決好“自我”的問題。國際關系中的“自我”是民族國家的國家利益!皣H制度盲信者”陶醉于“融合”、“接軌”,忘記了這些只是一種姿態和手段,并不意味著失去自我。如果沒有建國后30多年自力更生建立國民經濟體系,中國的改革開放可能不會如此成功。同樣,如果沒有那30多年中國在相對孤立的狀態下提升國力、確立新中國外交的“主體性”,恐怕今日中國外交的自信、開放也會缺了底氣。“新閉關鎖國論”者則過于執迷于自我,他們沒有看到經濟一體化有助于成本遞減、調整偏好與資源;國際制度降低國際互動的成本,參與其中有利于中國的和平發展;沒有看到中國近1/4世紀的一條基本經驗:在與世界相聯系而不是相隔絕中發展自己;也沒有看到即使在美國漫長的孤立主義時期,其國際貿易從未間斷,美國也沒有排除在1812年美英戰爭等特定時期與歐洲國家結盟。美國式的孤立主義更大程度上類似于我們常說的“韜光養晦”,而非“閉關鎖國”。

  一個正常的大國,其外交政策工具箱中理應擁有多種工具,既有孤立,又有融入;既有單邊,又有多邊。如同我們已經走出“GDP迷思”,開始倡導“科學發展觀”一樣,我們也應該走出“孤立的迷思”,“融入的迷思”,倡導一種外交領域的“正常參與觀”。(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孤立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