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啤酒 謠言的又一個受害者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8日 13:31 法制早報

  國家質檢總局權威表態 國產啤酒可安全飲用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產名牌啤酒完全可以與純進口啤酒相媲美。

  當啤酒事件塵埃落定之時,一個新的問題隨之出現,究竟是誰制造了謠言?

  本報記者  白濤

  喝不喝啤酒?這是一個問題。

  一條“中國啤酒含有大量甲醛這種致癌物”的報道不僅在日本、韓國引起軒然大波,也令國內很多消費者心存疑慮,更使中國的眾多啤酒生產廠商憂心如焚。

  國產啤酒可安全飲用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紀正昆15日表示,近日對啤酒甲醛含量進行的專項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國產啤酒甲醛含量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和世界衛生組織有關規定,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國產名牌啤酒完全可以與純進口啤酒相媲美。

  在15日下午就媒體關于“國產啤酒甲醛超標”報道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紀正昆介紹說,分布于全國東、西、南、北、中的9個國家級食品質檢中心承擔了此次對國產啤酒和進口啤酒甲醛含量的抽查工作。在被抽查的221種啤酒產品中,包括國內136家企業生產的157種啤酒,涉及北京、上海、天津等19個省區市。被抽查的國外產品包括產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英國、比利時等10個國家的64種純進口產品。

  抽查結果表明,青島、燕京、雪花、珠江等8家中國名牌企業的23種產品,甲醛含量均很低,甲醛含量檢測值在每升0.10到0.56毫克之間。64種純進口啤酒甲醛含量檢測值在每升0.10到0.61毫克之間。其他國內企業的134種啤酒產品甲醛含量均低于0.9毫克/升。

  紀正昆說,國內和進口產品檢測結果表明,所有檢測樣品不僅大大低于我國《發酵酒衛生標準》中規定的每升小于2毫克的甲醛限量要求,而且還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飲用水質量安全指南中甲醛含量每升不大于0.9毫克的限定。因此可見國產啤酒是安全的。

  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李元平表示,相信通過與相關國家加強交流,我國啤酒出口貿易能夠回到正常軌道。數據表明,自2002年以來,我國啤酒產量已連續3年居于世界首位,國內絕大部分知名企業引進德國、美國等先進生產加工工藝和生產設備,全面提高了中國啤酒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一些重點企業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目前,我國啤酒年出口貨值約7600萬美元,啤酒行業已成為我國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在此之前,“啤酒含甲醛事件”剛剛出現時,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啤酒廠商的關注。中國的青島、華潤、燕京三大廠家目前已經發表聲明:關于甲醛早已在啤酒的生產中停止使用了;日本朝日啤酒由于與國內企業合作,也發表聲明說:“我公司進口的啤酒在制造當中一點都沒有使用甲醛。”

  與此同時,啤酒巨頭青島啤酒正聯合燕京啤酒、華潤啤酒等大型啤酒商要求國家質檢總局對全行業進行徹查,還中國啤酒一個清白。

  此次啤酒事件,對于中國啤酒行業來說可謂是打擊巨大。7月11日,韓國食品醫藥安全廳下令要求對市場流通的中國啤酒緊急召回,并對其以及未來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啤酒進行甲醛含量檢測;7月12日,日本衛生部要求從中國進口啤酒的廠商對啤酒進行甲醛含量檢測。

  今年韓國從中國進口的啤酒是3200噸。目前共有15個品牌的中國啤酒在韓國市場上銷售,分別來自12個中國啤酒廠商。今年1月至6月,中國出口到韓國的啤酒總量價值超過1千萬人民幣。

  據日本財務省消息,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啤酒量已由2000年的69萬桶增長到去年的178萬桶(小瓶換算是500萬瓶)。現有7家日本公司從中國進口啤酒,主要是中國的青島、燕京等啤酒,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和亞洲料理店被廣泛使用。

  對此,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在一份《通報》中表明:“在歷年來啤酒產品的進出口質量常規檢查中,至今未發現甲醛含量超標,特別是自兩年前‘甲醛風波’以來,我國主要啤酒出口地區均對國產啤酒甲醛含量進行檢查,也未發現任何一種啤酒的甲醛含量超標。

  誰是謠言制造者

  在國內有媒體報道“95%的中國啤酒添加甲醛”的消息通過網絡以驚人的速度傳播之時,就有媒體發出質疑:所謂“中國產啤酒甲醛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說法毫無根據,85%甚至95%國產啤酒添加甲醛的說法更是憑空捏造,這些數字僅僅為了增加危言聳聽的程度。并提出,到底是什么一步一步將國產啤酒推向妖魔化?

  科學精神稀缺,當是罪魁禍首。在啤酒制造工藝中,采用甲醛還是硅膠,或者其他物質作為穩定劑,這就相當于武功流派,各有專長,各有千秋,并無本質區別。而采用甲醛的歷史最為悠久,也沿用至今,數百年來并沒有任何案例表明采用這個穩定劑就會傷害人體。這在所有有關“糖化過程”的教科書里,都能夠得到證明。這是“糖化過程”,而非“釀造過程”。也就是說,甲醛僅僅是麥芽、大米糖化過程的穩定劑,而且在糖化過程結束后甲醛就已基本消失,并不輕易進入啤酒制造的第二個過程——釀造。這是一個科學常識。

  如果那些不負責任的謠言制造者能夠先翻閱一下教科書,“國產啤酒普遍添加甲醛”的說法就會無疾而終。可惜,謠言制造者不愿提及教科書。他們另有目的——不無端、極度地夸大甲醛作為穩定劑的危害嚴重性,何以凸現自己品牌啤酒的“綠色”?可以肯定,如果他們自己采用甲醛,而其他大多數廠商采用硅膠,那么他們將會攻擊硅膠如何危害人體。

  這種伎倆在商戰中已屢見不鮮。可惜,一些媒體沒有翻閱教科書,更不思量謠言散布者到底是什么用心,就大張旗鼓宣布“95%國產啤酒使用甲醛”,另一些媒體緊跟著以訛傳訛大談其危害性。這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早在幾個月前的“高露潔牙膏致癌風波”中就已上演,當時,研究者的只言片語被斷章取義后儼然成了攻擊“高露潔牙膏”的科學依據,事后被證實“純屬無稽之談”。這些悲劇的結果是公信的淪喪,莫名的恐慌。

  那么究竟誰在放縱謠言的炮制者、傳播者?

  針對甲醛風波,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有三種可能:一是個別人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而進行的故意炒作;二是同2003年一樣,個別銷售形勢不好的企業炒作營銷概念;三是某些國外啤酒在中國市場發展不暢,想借此混淆視聽,在市場上重新洗牌。是否如此,人們期待著權威部門的最終調查結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啤酒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