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收購尤尼科失敗的教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0日 09:56 新京報 | |||||||||
從中國發展的立場上看,“中國威脅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是非問題,而是一個現實問題。不管你認為這個論調多么不公正,不管你對之多么憤恨,中國要崛起,就得與這樣的立場交鋒。 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試圖收購美國的石油公司尤尼科,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6月30日,美國眾議院以333比92票的壓倒優勢,要求美國政府中止這一收購計劃,并以398比15的更
這一事件,不僅是一筆生意的得失,而且反映了中國的能源戰略和“和平崛起”的國際政治戰略的脫節。 首先必須指出,美國國會的動作,是將經濟政治化,公然違背了國際貿易的基本規則。雖然布什政府在處理此事時非常謹慎,不愿意莽撞介入,但從國會投票的結果看,以“中國威脅論”為背景的立場顯然占了上風。這一“中國威脅論”的主張,必然導致美國一些防范中國、抑制中國的策略,也自然會在中國引起反美的民族主義情緒。 不過,從中國發展的立場上看,中國正在崛起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是非問題,而是一個現實問題。不管你認為這個論調多么不公正,不管你對之多么憤恨,中國要崛起,就得與這樣的立場交鋒。從中國的利益看,軟化這種立場,而不是強化這種立場、或與之正面沖突,可能才是和平崛起的基本戰略。 從歷史上看,崛起國家和現有大國很容易出現沖突。而且一旦發生沖突,基本上是前者失敗。所以,對崛起國家來說,最劃算的策略就是“搭便車”:利用現有的國際秩序為自己的利益服務。這樣的好處有二:第一,避免了和既有大國的沖突,保存了實力。第二,打造一個適合自己的國際秩序需要成本;利用現有的秩序,則給百廢待興的崛起國家省下了用于制造新國際秩序所必需的資源。只是這里必須注意的是,利用現有的世界秩序,并非要追尋主宰這一秩序的大國的發展模式。事實上,越是模仿領先的大國的發展模式,越容易與之發生沖突。 戰前的日本,走的是典型的模仿領先大國的路:你煉鋼我也煉鋼,你造艦我也造艦,你殖民我也殖民。有學者把當時的日本稱之為“模仿式的帝國主義”。結果怎么樣?日本馬上在能源上感到壓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平洋戰爭就是一場能源戰爭。 戰后日本改變了策略,在發展戰略上和美國走了不同的路。美國發展軍工,日本不發展,甚至連民用航空制造業也放棄了。這樣的妥協,就是日本可以集中資源發展美國不太在乎的民用產品,最終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能源上,日本也避開美式粗放型的道路,打造節能經濟。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而且本土沒有油,按說最要和美國在世界上搶油。但你很少聽到美國人抱怨日本人和他們在能源上有競爭。 這種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戰略,雖然看上去很受氣,但是好處實實在在。中國近二十年雖然發展迅速,但太過于模仿美國模式。十多年前美國金融機構以及世界銀行拼命鼓勵中國發展私人車而非公共交通,表達的是美國汽車商的利益。這種粗放型的發展,使中國的石油消耗量猛增,最終不得不出去找油。 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三分之一的石油要靠進口。但是,生產同一個單位的GDP,中國所需要的能源是美國的三倍半,是日本的十一倍半。中國如果在能源效率上能夠接近日本的水平,那么中國在未來相對長的一段時間內就不必依賴石油進口。 這次中海油收購尤尼科,正好趕上伊拉克戰爭僵持不下、世界油價飛漲、美國舉國上下在討論能源安全問題的時刻。在這個時候出手,正好觸動了美國最弱的一根神經。即使收購成功,也會刺激“中國威脅論”的增長,惡化中國和平崛起的國際環境。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貿易有巨額盈余,日元堅挺,日本人正被錢燒得難受,到處收購美國資產,引起美國的恐慌。但是,看看當時日本人收購的對象,都是像洛克菲勒中心、Columbia Pictures這類軟性產業。日本最需要的是油,但也沒有去觸動美國這根神經,用心不可謂不精。中國要和平崛起,這套技巧不可不學。如果尤尼科收購失敗,我們就更應該反省我們的發展模式和能源戰略。 作者:薩福克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